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四世三公的意思、四世三公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四世三公的解释

东汉 袁绍 ,自其高祖至父辈,四代皆有居三公位者,时称“四世三公”。《三国志·魏志·袁绍传》:“高祖父 安 为 汉 司徒。自 安 以下四世居三公位,由是势倾天下。” 裴松之 注引 晋 华峤 《后汉书》曰:“ 安 字 邵公 …… 章帝 时至司徒,生 蜀郡 太守 京 。 京 弟 敞 为司空。 京 子 汤 ,太尉。 汤 四子:长子 平 , 平 弟 成 ,左中郎将,并早卒; 成 弟 逢 , 逢 弟 隗 ,皆为公。”《三国演义》第五回:“ 操 曰:‘ 袁本初 四世三公,门多故吏, 汉 朝名相之裔,可为盟主。’”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四世三公"是汉语中极具历史厚重感的专有称谓,特指某个家族连续四代人中均有成员担任"三公"这一古代最高官职的显赫现象。该词最早见于《后汉书·袁绍传》,是东汉时期门阀士族政治格局的典型缩影。

从职官制度角度解析,"三公"在不同朝代所指不同:西汉以大司马、大司徒、大司空为三公,东汉则改为太尉、司徒、司空。据《通典·职官典》记载,三公"掌佐天子理阴阳,平邦国,无所不统",是仅次于皇帝的最高行政长官。

最著名的案例当属汝南袁氏家族。据《后汉书·袁安传》记载,自袁安起,其子袁敞、孙袁汤、曾孙袁逢连续四代官至三公,形成了"自安至逢,四世居三公位"的特殊现象。这种家族仕宦现象体现了东汉"选士而论族姓"的用人制度,也暴露出门阀政治对中央集权的侵蚀。

该词汇在《汉语大词典》中被定义为"世代官居显要",在《中国历史大辞典》中则强调其"门第显赫"的社会属性。现代学者田余庆在《东晋门阀政治》中指出,四世三公家族"不仅掌握政治实权,更形成文化垄断",深刻影响着魏晋南北朝的社会结构。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现象虽彰显家族荣耀,但《资治通鉴·汉纪》已揭示其弊端:"公府掾属,专于三司,选举不实,俗吏繁炽",反映出过度依赖世族带来的选官制度腐败。这种特殊历史现象随着科举制度的完善逐渐消亡,但其文化影响仍残存在"诗礼传家""书香门第"等汉语词汇中。

网络扩展解释

“四世三公”是中国古代对家族连续四代担任“三公”职位的称谓,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词义解析

  1. 基本含义
    “四世”指连续四代人(高祖、曾祖、祖父、父辈),“三公”是古代最高官职的合称。该词形容家族世代官居显赫,权势显耀。

  2. 三公的演变

    • 周代:太师、太傅、太保;
    • 秦代: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 东汉:司徒(掌民政)、司空(掌工程)、太尉(掌军事)。

二、历史背景与实例

袁绍家族是典型代表:

三、常见误解澄清

四、社会意义

象征家族在政治中的长期影响力,反映汉代门阀士族的崛起,也为袁绍、袁术在汉末群雄割据中积累声望提供了基础。

如需进一步了解三公职能或袁氏家族兴衰,可查阅《三国志》《后汉书》等史料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百分之百白乙驰掩笞责刺头泥里陷蹴鞠缔结锋线干燥剂根方差鲠慰官官龟阴田过礼航模践规踏矩溅裙嚼吃焦尾家槖继电器九华英九裂踞坐口供栏竿郎将练鹊辽东丁瞭望陵诳流蠹龙屈蛇伸杧果面雍树蜜不齿蜂母性孽出诺仕清脆清溜溜青田穷劲软沙襦领深沟坚壁十纪拭目以俟疏略瞬息即逝四十八分算潮田种头痛治头,足痛治足万分卫奉无生之谛五位百法像话枭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