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四渎的意思、四渎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四渎的解釋

(1). 長江 、 黃河 、 淮河 、 濟水 的合稱。《爾雅·釋水》:“ 江 、 河 、 淮 、 濟 為四瀆。四瀆者,發原注海者也。”《禮記·王制》:“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五嶽視三公,四瀆視諸侯。”《史記·殷本紀》:“東為 江 ,北為 濟 ,西為 河 ,南為 淮 ,四瀆已修,萬民乃有居。”

(2).星名。屬井宿,共四星,在麒麟座内。《晉書·天文志上》:“東井南垣之東四星曰四瀆, 江 河 淮 濟 之精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四渎(sì dú)是漢語中的專有名詞,特指中國古代四條獨流入海的河流體系。其釋義與文化内涵如下:


一、詞源與基本釋義

“渎”本義指溝渠、水道,《說文解字》釋為“溝也”,引申為獨流入海的大河。“四渎”最早見于《爾雅·釋水》:“江、河、淮、濟為四渎。四渎者,發源注海者也。”即:


二、曆史地位與文化象征

  1. 祭祀制度

    自周代起,四渎被納入國家祀典。《禮記·王制》載“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五嶽視三公,四渎視諸侯”,曆代帝王均設廟祭祀,如漢代在濟水畔立渎廟(《史記·封禅書》)。

  2. 地理坐标意義

    四渎與“五嶽”共同構成古代中國的地理框架,成為疆域象征。《漢書·溝洫志》稱“中國川原以百數,莫著于四渎”,凸顯其政治與文化統合功能。


三、濟水的特殊性與變遷

濟水因“三隱三現”的地下伏流特征被尊為“清渎”(《水經注·濟水》)。唐宋以後河道逐漸被黃河侵占,至清代完全消失,但其文化符號仍存,如濟南(濟水之南)、濟源(濟水發源地)等地名。


四、現代語義延伸

現代漢語中,“四渎”除指代四大河流外,亦引申為:


參考資料:

  1. 《爾雅·釋水》(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2. 《史記·封禅書》(中華書局點校本)
  3. 《水經注》卷七·濟水(國學導航)
  4. 《漢語大詞典》“四渎”詞條(漢典)

網絡擴展解釋

“四渎”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古代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與地理指向

四渎原指中國古代四條獨流入海的大河:長江、黃河、淮河、濟水。這一說法最早見于《爾雅·釋水》,并多次被《禮記》《史記》等典籍引用。古人認為這四條河流發源于高山、注入海洋,具有溝通中國地域、滋養萬民的功能,因此被尊為“四渎”,并納入國家祭祀體系(如天子祭名山大川的禮儀)。

二、文化延伸

  1. 自然崇拜與神格化
    四渎在古代被神化為河流神的代表,對應民間信仰中的“四渎神”。例如:

    • 長江稱“江渎”,黃河稱“河渎”,淮河稱“淮渎”,濟水稱“濟渎”;
    • 各渎神被賦予不同象征意義,如黃河象征“播布恩澤”,淮河象征“均平事務”等。
  2. 星宿與天文
    四渎也是星官名,屬二十八宿中的井宿,包含四顆恒星,位于現代星座劃分的麒麟座内。

三、濟水的特殊性

濟水作為四渎之一,今已不存。其故道在曆史上多次被黃河侵占,部分河道融入今黃河下遊及大運河。因此,現代地理中“四渎”多指前三者,但文化語境仍沿用古代定義。

四、其他引申含義

“四渎”的核心意義是地理與文化的結合體,既代表自然河流,又承載古代中國的宇宙觀、祭祀制度及哲學思想。若需了解具體河流的曆史變遷或神化典故,可進一步查閱《爾雅》《水經注》等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邊黎筆飛餅師財産保全成佛出鬼入神出田大達點次額面耳池貳毂費口唇分爨風人概論篙橹獦獠宮保孤辔諕煞橫悖橫死花房砉騞渙落晦黑蹇羝奬育澗壑蹇缺簡擇剪子階侍稽古進酌連頭搭腦龍陽子弟螺墨慢淫門内明悊木墩偏定強食靡角前胸橋航怯頭怯腦青鑰三千大千三至山區攝持生生化化暑瘧素室同甘共苦蝸痕務本物在人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