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hare weal and woe with;share with sb. through thick and thin;go through storm and stress together with] 同享幸福安樂,共度艱難困苦
官兵一緻,同甘共苦
亦省作“ 同甘苦 ”。一同嘗甘苦之味。比喻有福同享,有難同當。常偏指共患難。《南史·張永傳》:“其為将帥,能與士卒同甘苦。” 宋 施德操 《北窗炙輠》卷上:“ 元帝 與 王導 ,豈他君臣比,同甘共苦,相與奮起於艱難颠沛之中。”《英烈傳》第六一回:“朕念皇後,偕起布衣,同甘共苦。” 毛6*澤6*東 《關于正确處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問題》十一:“在我們的許多工作人員中間,現在滋長着一種不願意和群衆同甘苦,喜歡計較個人名利的危險傾向。”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同甘共苦漢語 快速查詢。
“同甘共苦”是一個漢語成語,字面意為“共同享受甜蜜,一起承擔苦難”,比喻在順境和逆境中始終團結互助,不離不棄。以下從詞義、結構和用法三個方面詳細解釋:
字面拆分
深層含義
常用于形容人與人之間深厚的情誼,如夫妻、朋友、戰友或團隊關系,體現責任感和忠誠。例如:
“真正的朋友應當同甘共苦,而非隻共享利益。”
語法結構
由兩個動賓短語并列組成(“同甘”+“共苦”),屬于典型的四字成語,對仗工整,朗朗上口。
曆史淵源
雖無明确文獻出處,但類似思想可見于古代典籍。如《後漢書》中“有福同享,有難同當”,《戰國策》中“共患難”等表述,均與“同甘共苦”内涵相通。
適用場景
近義詞
反義詞
這一成語承載了中國傳統文化中“重義輕利”“和衷共濟”的價值觀,倡導在集體或人際關系中保持團結,反對自私自利。現代社會常以此鼓勵團隊精神或家庭責任感。
如需進一步溯源或拓展用法,建議查閱成語詞典或古典文獻。
《同甘共苦》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共同經曆困難和苦難。這個詞可以拆分成三個部分:同(tóng)、甘(gān)、共(gòng)。在拆分部首和筆畫方面,同的部首是人,甘的部首是口,共的部首是八。同有五畫,甘有五畫,共有六畫。
《同甘共苦》這個詞來源于《禮記·大學》。在《大學》中有一句話:“詩言志,可以言志也;志言氣,可以養氣也;言氣之庥,可以載感也;載感之事,同甘共苦,可以久長也。”這個句子表達了人們在追求志向的過程中,需要同甘共苦,共同面對困難和艱辛。
《同甘共苦》也可以寫作繁體字,繁體字的寫法為「同甘共苦」。這個成語在繁體字中的形式和簡體字相同。
根據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同甘共苦」的字形與現代漢字寫法基本相同,沒有太大變化。
以下是一個例句:他們是一對好朋友,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都能同甘共苦,互相支持。
一些以「同甘共苦」為組詞的詞彙有:團結、助人為樂、互助。
和「同甘共苦」意思相近的詞語有:同舟共濟、共命運。
和「同甘共苦」意思相反的詞語有:自私自利、唯我獨尊。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