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樊桐的意思、樊桐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樊桐的解釋

傳說中的山名。《淮南子·墬形訓》:“ 縣圃 、 涼風 、 樊桐 ,在 昆侖 閶闔之中。” 高誘 注:“ 縣圃 、 涼風 、 樊桐 ,皆 昆侖 之山名也。樊,讀如麥飯之飯。” 北魏 郦道元 《水經注·河水一》:“ 崑崙之山 三6*級,下曰 樊桐 ,一名 闆松 。”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樊桐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樊桐"是中國古代神話中的仙山名稱,典出《淮南子·墬形訓》:"昆侖之丘,或上倍之,是謂涼風之山,登之而不死;或上倍之,是謂懸圃,登之乃靈,能使風雨;或上倍之,乃維上天,登之乃神,是謂太帝之居。"據晉代郭璞注《山海經》,此處"懸圃"又作"元圃",而唐代類書《初學記》引《淮南子》時則記載"昆侖有三級……中曰懸圃,一名阆風,上曰層城,一名天庭,一名樊桐"。

該詞在漢語詞典中有三重釋義:

  1. 神話地理概念:特指昆侖山體系中的上層仙境,位列《淮南子》所述昆侖三級構造的最上層,與"涼風""懸圃"共同構成神仙居所體系。
  2. 文學意象載體:唐代詩人李白《贈張相鎬》詩中"滅虜不言功,飄然陟方壺。惟有安期舄,留之滄海隅"句,清代王琦注引《十洲記》時提及"方壺"即"樊桐"異稱,成為文人墨客寄托求仙理想的重要意象。
  3. 道教文化符號:在道教典籍《雲笈七籤》卷二十一記載的"三清境"中,樊桐作為玉清境十二仙宮之一,象征修真者達到的至高境界。

該詞源流可追溯至漢代谶緯學說,經六朝道經體系化,至唐宋時期完成從地理名詞向文化符號的轉化。清代樸學家孫星衍在《問字堂集》中考證:"樊桐即昆侖玄圃之别稱,蓋取樊籬護衛、桐蔭仙境之義",揭示了其構詞法中的通假現象與文化象征的雙重性。

網絡擴展解釋

根據古籍記載,“樊桐”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山名,屬于昆侖山體系的一部分。以下是綜合多個文獻來源的解釋:

一、基本定義

樊桐是神話中昆侖山的三級結構之一,位于最下層。其别稱“闆松”見于《水經注》。

二、文獻出處

  1. 《淮南子·墬形訓》
    “縣圃、涼風、樊桐,在昆侖阊阖之中”,東漢學者高誘注解稱這三者均為昆侖山不同層級的名稱。
  2. 《水經注·河水一》
    北魏郦道元記載:“昆侖之山三級,下曰樊桐,一名闆松”,明确了其層級和别名。

三、讀音與釋義

四、文化意義

作為昆侖山體系的一部分,樊桐在古籍中多用于體現古代對仙境或神秘地理的想象,與“縣圃”“涼風”共同構成中國神話中的宇宙觀。

别人正在浏覽...

鼻鼾如雷兵寇冊祝菖歜常棣巉秀程擇綽立單夫隻婦滴翠疊翮芳羞法音剛忍故歲穢迹呪狐假鸱張疾風驟雨靳靳齎遣控股公司唠哆兩楹綸章録用緑豆皮兒慕習偶世鳑皮偏醒驞駍牝咮鳴辰破銅爛鐵戕生千狀萬端罄囊清舒欽録虬床人我入海算沙啬神山琛深婉首演雙比蜀道易庶官唐音跳腳舞同晷文軒渥恩五音六律綫車缃绮湘魚崄絕隰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