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ght of early dawn] 破曉時的天色
從窗口透進了灰白的曙色
當曙色開始照到西邊最高的峰頂時,他的人馬還走在相當幽暗的群山之間。——姚雪垠《李自成》
拂曉時的天色。 南朝 梁簡文帝 《守東平中 * 》詩:“薄雲初啟雨,曙色始成霞。”《太平廣記》卷三○九引 唐 薛用弱 《集異記·蔣琛》:“曙色既分,巨龜復延首於中流,顧眄 琛 而去。” 楊朔 《昨日的臨汾》:“曙色像一片翠藍的湖水,流動在原野的盡頭。”
“曙色”是一個漢語詞彙,其詳細解釋如下:
曙色(拼音:shǔ sè)指黎明破曉時的天色,即太陽初升前天空呈現的微光或朦胧亮色。例如:“從窗口透進了灰白的曙色”()。該詞由“曙”(天将亮)和“色”(光線、天色)組成,屬于偏正式合成詞()。
象征意義
在文學中常被引申為希望、生機或轉機的象征。例如:“曙色蘊含着生命和希望的能量”()。
經典引用
南朝梁簡文帝《守東平中華門開》詩雲:“薄雲初啟雨,曙色始成霞”,描繪了雨後初晴的黎明景象()。
現代例句
姚雪垠在《李自成》中寫道:“當曙色開始照到西邊最高的峰頂時,他的人馬還走在幽暗的群山之間”()。
多用于描寫自然景色或表達對未來的期許,如“海上的曙色”“曙色成霞”等詩意表達。
《曙色》是一個常用的成語,意為拂曉時刻的天空呈現的粉紅色或橙紅色。
《曙色》的部首是日,總共有9個筆畫。
《曙色》一詞最早出現在唐代杜牧的《丑奴兒·書博山道中壁》詩中,形容清晨太陽升起時那一抹美麗的光色。後來逐漸演變為形容早晨剛剛破曉時天空的美麗色彩。
《曙色》的繁體字為「曙色」。
在古代,曙色的寫法和現代略有不同。常見的古代寫法有「曙色」和「曥色」。
1. 醒來時,他看到窗外的曙色,仿佛在歡迎他新的一天。
2. 在海邊,我欣賞到了最美麗的曙色,心情也隨之舒暢起來。
黎明曙色、曙光、曙天、曙後、朝曦
晨光、旭日、朝陽
夜幕、黑暗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