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polite remarks;polite greetings]∶用以表示客氣的套話;應酬的客氣話
我們是老朋友,用不着客套
(2) [have polite remarks;have polite greetings]∶說客氣話
彼此客套了幾句
(1).表示客氣的套語;客氣話。《花月痕》第十四回:“ 癡珠 向 荷生 道:‘我們神交已久,見面不作客套了。’ 荷生 笑道:‘説套話便不是我們真面目了。’” 楊沫 《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二九章:“ 道靜 作為他的同鄉,拿着組織的介紹信,在北大灰樓二樓 侯瑞 的小單間房内和他見了面。見了面沒有任何客套,他們關好屋門立即開始了簡短的談話。”
(2).說客氣話。 洪深 《五奎橋》第一幕:“你以為同他們客套幾句,說兩聲好聽話恭維他們幾句,他們就會當你是好人,掉轉頭向着你,幫着你。” 浩然 《機靈鬼》:“那中年幹部也變得挺高興,又跟老人家客套幾句,就離去了。”
(3).猶言見外、疏遠。《紅樓夢》第一○五回:“ 甄夫人 道:‘太太這話又客套了。如今我們家還有什麼?隻怕人家嫌我們窮罷咧。’”
以下是對“客套”一詞的詳細解釋,綜合權威來源整理:
客套是漢語文化中維系人際關系的常見方式,尤其在正式場合或初識階段,但過度使用可能顯得疏離。例如《儒林外史》中通過客套話反映人物關系。現代用法中,常與“虛情假意”區分,強調適度的禮貌原則。
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出處,可參考搜狗百科、漢典等來源。
客套是一個常用的詞彙,通常用來形容人們在社交場合中表達彬彬有禮、客氣周到的言行舉止。
客套的拆分部首是“讠”和“頁”,筆畫數為10畫。
“客套”這個詞最早出現在明代的《儒林外史》一書中,意指以“客”作為稱謂,表明對人客的禮貌和尊重。
在繁體中,客套的寫法保持不變,仍然是「客套」。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客套可能會以不同的形式出現,例如「客匋」或者「客藤」等。不過,在現代漢字的使用中,一般都使用「客套」這個寫法。
1. 在見面時,我向他道了幾句客套話,破冰非常快速。
2. 在新年拜訪時,彼此間的互相問候都充滿了客套話。
常見的與客套相關的組詞有:客氣、客人、套話等。
近義詞有:客氣、客套話。
反義詞有:直爽、直接。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