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吳茱萸的意思、吳茱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吳茱萸的解釋

又名“茱萸”。芸香科。高大灌木或小喬木。羽狀複葉。嫩枝和葉上有軟毛。夏季開綠白色小花。果實紫紅色。分布于中國中部、南部和西南部。未成熟果實可入藥,能治胃寒疼痛、腹痛洩瀉等。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吳茱萸是一種傳統中藥材,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定義與來源

吳茱萸是芸香科植物吳茱萸(Tetradium ruticarpum)及其變種(如石虎、疏毛吳茱萸)的幹燥近成熟果實。通常在8-11月果實未開裂時采收,曬幹或低溫幹燥後入藥。

性味歸經

功能與主治

  1. 散寒止痛
    用于寒凝肝脈引起的頭痛(如巅頂痛)、寒疝腹痛、寒濕腳氣及經行腹痛等。
  2. 降逆止嘔
    緩解胃寒嘔吐、吞酸、脘腹脹痛。
  3. 助陽止瀉
    主治脾腎陽虛導緻的五更洩瀉。

形态特征

果實呈球形或五角狀扁球形,表面暗黃綠色至褐色,密布油點,頂端有星狀裂隙,基部殘留黃色茸毛果梗。

名稱與植物學

注意事項

因性熱有小毒,需嚴格控制用量(内服煎湯常用1.5-4.5克),孕婦及陰虛火旺者慎用。


吳茱萸以溫通散寒為核心功效,臨床應用廣泛,但需辨證使用。其名稱、形态及藥性均體現了植物特性與傳統用藥經驗的結合。

網絡擴展解釋二

吳茱萸

吳茱萸(wú zhū yú)是指一種常見的中草藥,也叫山茱萸。

拆分部首和筆畫

吳(蔔, 口):部首為蔔,總筆畫數為3。

茱(艹, 月):部首為艹,總筆畫數為9。

萸(艹, 木):部首為艹,總筆畫數為12。

來源和繁體

吳茱萸的源自于傳統中藥草茱萸,主要分布在我國南方地區。

繁體字為吳茱萸。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存在一定的差異。關于吳茱萸這個詞的古時候寫法如下:

吳茱萸

例句

1. 吳茱萸在中藥中有許多重要的藥理作用。

2. 我們常常用吳茱萸來治療一些消化系統的疾病。

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組詞:茱萸根、茱萸果、茱萸籽。

近義詞:山茱萸。

反義詞:無。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