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冊府的意思、冊府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冊府的解釋

(1).古時帝王藏書的地方。《晉書·葛洪傳論》:“紬奇冊府,總百代之遺編;紀化仙都,窮九丹之祕術。” 唐 楊炯 《原州百泉縣令李君神道碑》:“窺上帝之兵鈐,入先王之冊府。” 宋 陸遊 《縱筆》詩:“歸從冊府猶披卷,了卻官書更賦詩。”

(2).帝王冊書的存放處。 唐 司空圖 《上考功》:“ 洛 下則神仙 元禮 ,威振邊陲; 江 南則談笑 謝公 ,勳高冊府。”

(3).文壇,翰苑。 唐 盧照鄰 《<南陽公集>序》:“ 褚河南 風标特峻,早鏘聲於冊府。”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冊府,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深厚曆史文化内涵的複合詞,主要用于指代古代宮廷收藏典籍文獻的處所,後亦引申指重要的官職或機構。其詳細釋義可從以下角度闡釋:

  1. 本義:宮廷藏書之所

    • “冊”指古代用竹簡或木牍編串而成的書籍、文書;“府”指儲藏物品的庫房、官署。因此,“冊府”最核心的含義是指帝王宮廷中專司收藏、管理國家重要典籍、檔案、文獻的機構或庫藏,相當于國家圖書館兼檔案館。它是保存王朝曆史記錄、典章制度、文化精華的核心場所。
    • 來源:此義項在古籍中常見。例如,《晉書·葛洪傳》提及“紬奇冊府”,《新唐書·藝文志序》載“藏書之盛,莫盛于開元,其著錄者…皆以甲乙丙丁為次,列經史子集四庫…分藏于…東都乾元殿、麗正殿、集賢院等,總謂之‘冊府’”。這體現了冊府作為國家藏書中心的地位。《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亦明确将“冊府”釋為“帝王藏書的地方”。
  2. 引申義:重要的官職或機構

    • 由于冊府掌管國家最重要的文獻,地位顯赫,故“冊府”也常用來代指在其中任職的重要文職官員(如秘書監、著作郎等),或泛指掌管機要文書的顯要職位、清貴機構。這體現了古代對知識、文獻管理的高度重視。
    • 來源:唐宋時期文獻中多見此類用法。如唐代詩人常以“冊府”指代集賢院、弘文館等文化機構及其官員。宋代王禹偁《小畜集》中詩句“冊府曾陪帝者師”即用此意。《辭源》(商務印書館)在解釋“冊府”時,除“帝王藏書之所”外,也指出其有“指掌管圖書的官署或官職”的含義。
  3. 象征義:典籍淵薮與文化象征

    • “冊府”常被用作典籍浩瀚、文化荟萃之地的代稱,象征着知識的寶庫和文化的殿堂。在文學作品中,常以“冊府”形容藏書豐富或學問淵博。
    • 來源:曆代文人在詩文中常以“冊府”象征文教昌盛或學識淵博。如清代學者論及學術傳承時,會稱引“冊府遺文”。《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在釋義中也包含了冊府作為“典籍的總彙”這一象征性含義。

“冊府”一詞,其核心在于“冊”(典籍)與“府”(庫藏/官署)的結合,最初特指古代帝王宮廷中專藏重要典籍文獻的機構或庫房(如漢代的石渠閣、天祿閣,唐代的集賢院等),是國家文化記憶的保管中心。由此引申,它也指代在其中任職的顯要文官或掌管機要文書的清貴職位/機構。在更廣泛的語境中,“冊府”已成為浩瀚典籍與文化淵薮的象征,承載着中華文明重視文獻傳承與知識積累的深厚傳統。

網絡擴展解釋

“冊府”是古代漢語中的詞彙,主要有以下含義:

1.帝王藏書之所

這是其核心含義,指古代帝王收藏典籍、文獻的專門場所,類似皇家圖書館或檔案館。例如《晉書》提到“紬奇冊府,總百代之遺編”,即強調其彙聚珍貴典籍的功能。宋代陸遊詩句“歸從冊府猶披卷”也印證了這一用法。

2.帝王冊書的存放處

部分文獻擴展指出,“冊府”也特指存放帝王诏書、冊命等重要文書的場所。例如唐代司空圖的描述“勳高冊府”,即與冊書管理相關。

3.文壇或翰苑的比喻

在文學語境中,“冊府”被引申為文壇、翰苑的代稱,象征知識淵博或文化荟萃。如唐代盧照鄰以“早鏘聲於冊府”形容文名顯赫。

4.現代引申義

極少數資料提到,現代漢語中“冊府”可比喻豐富的知識寶庫,但此用法較為罕見。


“冊府”以“帝王藏書機構”為基本義,後衍生出文書管理、文壇象征等含義。其用法多集中于古代文獻,現代語境中較少使用。如需更詳細例證,可參考《晉書》《楊炯集》等古籍。

别人正在浏覽...

安時白盛髲子不可名狀菜品鲳魚滴流撲帝名低溫鬥詈恩數煩察粉刺風什服飾诖誤瞽言萏議黃傘格換轉華鮮惠臨劫質經綸手救拔九回曲九年之蓄九重牆論斬呂洞賓偻羅面論鳴鼍瘧龜潑冷水撲筆嗛羊七典慶煙窮忽勸哄人英三顧草廬奢靡深耕沈默默深竹田蕩缊褐文韬武略文瑤舞商屋獸烏鲗墨仙儀潇飒小眚瞎謅攜背協心卸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