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册府的意思、册府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册府的解释

(1).古时帝王藏书的地方。《晋书·葛洪传论》:“紬奇册府,总百代之遗编;纪化仙都,穷九丹之祕术。” 唐 杨炯 《原州百泉县令李君神道碑》:“窥上帝之兵鈐,入先王之册府。” 宋 陆游 《纵笔》诗:“归从册府犹披卷,了却官书更赋诗。”

(2).帝王册书的存放处。 唐 司空图 《上考功》:“ 洛 下则神仙 元礼 ,威振边陲; 江 南则谈笑 谢公 ,勋高册府。”

(3).文坛,翰苑。 唐 卢照邻 《<南阳公集>序》:“ 褚河南 风标特峻,早鏘声於册府。”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册府,是汉语中一个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内涵的复合词,主要用于指代古代宫廷收藏典籍文献的处所,后亦引申指重要的官职或机构。其详细释义可从以下角度阐释:

  1. 本义:宫廷藏书之所

    • “册”指古代用竹简或木牍编串而成的书籍、文书;“府”指储藏物品的库房、官署。因此,“册府”最核心的含义是指帝王宫廷中专司收藏、管理国家重要典籍、档案、文献的机构或库藏,相当于国家图书馆兼档案馆。它是保存王朝历史记录、典章制度、文化精华的核心场所。
    • 来源:此义项在古籍中常见。例如,《晋书·葛洪传》提及“紬奇册府”,《新唐书·艺文志序》载“藏书之盛,莫盛于开元,其著录者…皆以甲乙丙丁为次,列经史子集四库…分藏于…东都乾元殿、丽正殿、集贤院等,总谓之‘册府’”。这体现了册府作为国家藏书中心的地位。《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亦明确将“册府”释为“帝王藏书的地方”。
  2. 引申义:重要的官职或机构

    • 由于册府掌管国家最重要的文献,地位显赫,故“册府”也常用来代指在其中任职的重要文职官员(如秘书监、著作郎等),或泛指掌管机要文书的显要职位、清贵机构。这体现了古代对知识、文献管理的高度重视。
    • 来源:唐宋时期文献中多见此类用法。如唐代诗人常以“册府”指代集贤院、弘文馆等文化机构及其官员。宋代王禹偁《小畜集》中诗句“册府曾陪帝者师”即用此意。《辞源》(商务印书馆)在解释“册府”时,除“帝王藏书之所”外,也指出其有“指掌管图书的官署或官职”的含义。
  3. 象征义:典籍渊薮与文化象征

    • “册府”常被用作典籍浩瀚、文化荟萃之地的代称,象征着知识的宝库和文化的殿堂。在文学作品中,常以“册府”形容藏书丰富或学问渊博。
    • 来源:历代文人在诗文中常以“册府”象征文教昌盛或学识渊博。如清代学者论及学术传承时,会称引“册府遗文”。《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在释义中也包含了册府作为“典籍的总汇”这一象征性含义。

“册府”一词,其核心在于“册”(典籍)与“府”(库藏/官署)的结合,最初特指古代帝王宫廷中专藏重要典籍文献的机构或库房(如汉代的石渠阁、天禄阁,唐代的集贤院等),是国家文化记忆的保管中心。由此引申,它也指代在其中任职的显要文官或掌管机要文书的清贵职位/机构。在更广泛的语境中,“册府”已成为浩瀚典籍与文化渊薮的象征,承载着中华文明重视文献传承与知识积累的深厚传统。

网络扩展解释

“册府”是古代汉语中的词汇,主要有以下含义:

1.帝王藏书之所

这是其核心含义,指古代帝王收藏典籍、文献的专门场所,类似皇家图书馆或档案馆。例如《晋书》提到“紬奇册府,总百代之遗编”,即强调其汇聚珍贵典籍的功能。宋代陆游诗句“归从册府犹披卷”也印证了这一用法。

2.帝王册书的存放处

部分文献扩展指出,“册府”也特指存放帝王诏书、册命等重要文书的场所。例如唐代司空图的描述“勋高册府”,即与册书管理相关。

3.文坛或翰苑的比喻

在文学语境中,“册府”被引申为文坛、翰苑的代称,象征知识渊博或文化荟萃。如唐代卢照邻以“早鏘声於册府”形容文名显赫。

4.现代引申义

极少数资料提到,现代汉语中“册府”可比喻丰富的知识宝库,但此用法较为罕见。


“册府”以“帝王藏书机构”为基本义,后衍生出文书管理、文坛象征等含义。其用法多集中于古代文献,现代语境中较少使用。如需更详细例证,可参考《晋书》《杨炯集》等古籍。

别人正在浏览...

白氐傍贯保强保险基金别饶风致碧落侍郎承应驰函敕令丑妇家中宝貙甿褡裆灯座堆金迭玉蛾緑俯拾仰取甘草高勋过款黄花晚节互惠家姑老蹇辞甲乙帐借观急骑纠谬俊德科斗篆兰烟老眼昏花两曹廉折犁沟满堂灌眀德拈酒槃深蠯蜃耆阇崛山清本清睡青塘琼簪叁天两地善待十魔九难首尾相继私乱四舍五入踏罡步斗条案同声吐骂问疾吴愉夏令时陷坚嚣浮啸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