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黍的莖稈。 漢 班固 《白6*虎通·八風》:“涼風至,黍禾乾。”
(2).黍和禾。泛指糧食作物。 唐 裴鼎 《陂防判對》:“天生五材,水善利物,且溉且糞,長我黍禾;為隄為防,制為畜洩。”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黍禾漢語 快速查詢。
黍禾
一、字源與基本釋義
“黍禾”為複合詞,由“黍”與“禾”二字組成:
二、複合詞“黍禾”的釋義
“黍禾”在古籍中多指兩類核心作物:
具體作物組合:
文化象征意義:
三、典籍中的典型用例
《王力古漢語字典》引《漢書·食貨志》:“百畝之田,勿奪其時,數口之家可以無饑矣;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匹夫耕之,八口之家足以無饑矣。”其中“百畝之田”即涵蓋黍禾等作物。
白居易《觀刈麥》中“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雖未直寫黍禾,但“隴黃”之景涵蓋黍類作物,反映農耕文化共性。
四、現代漢語中的使用
當代“黍禾”一詞多見于:
參考資料來源:
“黍禾”是一個漢語複合詞,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指黍的莖稈
這一釋義最早見于東漢班固的《白虎通·八風》:“涼風至,黍禾乾”(涼風吹來,黍的莖稈變得幹燥)。這裡的“黍”特指黍子(一種黏性谷物,俗稱黃米),“禾”則指其莖稈部分,常用于描述與農耕相關的自然現象。
黍和禾的合稱,泛指糧食作物
唐代裴鼎在《陂防判對》中寫道:“且溉且糞,長我黍禾”(灌溉施肥,使糧食作物生長),此處“黍禾”擴展為糧食作物的統稱。這一用法體現了古代漢語中通過具體作物代指農業生産的修辭手法。
補充說明:
建議需查閱具體古籍用例時,可參考《白虎通》《禮記》等文獻來源。
安然無事巴黎大學報送本币博落博望槎朝施暮戮陳丘池幹沖守除例大棒政策淡掃蛾眉點派釣璜溪逗趁豐蠲佛母蛤黎醬鬼抓狼嚎咕隆豪鸷花架子鹄蒼降宥揀相噭噭街裡激溜進船咎害鋗人谲誂看成袴腳連辟公府不就鐐金羅漢椅子落台魅狐鳴鞞秣馬利兵蹑腳破冢破竹遷報竊鈎者誅,竊國者侯窮窭子桑榆暮景聲符石泓疏房水月觀音太常公貪悋填詞田歌遐緬絃誦洩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