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金縷衣。 三國 魏 曹丕 《營壽陵诏》:“喪亂以來, 漢 氏諸陵無不發掘,至乃燒取玉匣金縷。” 前蜀 韋莊 《清平樂》詞:“雲解有情花解語,窣地繡羅金縷。”
(2).指金絲。 唐 白居易 《秦中吟·議婚》:“紅樓富家女,金縷繡羅襦。” 清 陳維崧 《采桑子·為汪蛟門題畫冊》詞之四:“玉樹宮牆,金縷鞋幫,膽怯潛提出洞房。”
(3).金屬制成的穗狀物。 南朝 梁簡文帝 《大6*法頌》:“幢號摩尼,旛懸金縷。” 唐 溫庭筠 《定西番》詞:“雙鬢翠霞金縷,一枝春艷濃。” 華锺彥 注:“金鏤,釵穗也。”
(4).曲調《金縷曲》、《金縷衣》的省稱。 唐 羅隱 《金陵思古》詩:“綺筵《金縷》無消息,一陣征帆過 海門 。” 宋 張元幹 《賀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詞:“舉大白,聽《金縷》。” 明 唐寅 《題桑》詩:“娉婷紅粉歌《金縷》,歌與桃花柳絮聽。” 清 李漁 《玉搔頭·呼嵩》:“常慮韶光同逝水,《金縷》一日歌千遍。”
(5).指柳條。 唐 戴叔倫 《長亭柳》詩:“雨搓金縷細,煙褭翠絲柔。” 唐 溫庭筠 《楊柳枝》詞:“金縷毿毿碧瓦溝,六宮眉黛惹香愁。” 華锺彥 注:“金縷,柳條也。” 明 無名氏 《鳴鳳記·夏公命将》:“紅杏飄香,柳含煙翠拖金縷。”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金縷漢語 快速查詢。
“金縷”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豐富且多用于文學或曆史語境中。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金縷衣是古代用金線編織的華貴服飾,多見于帝王或貴族墓葬。例如,三國時期曹丕在《營壽陵诏》中提到“燒取玉匣金縷”,這裡的“金縷”即指金縷玉衣的殘片。漢代墓葬中常見此類文物,如中山靖王劉勝墓出土的金縷玉衣。
常用于形容精細的金線裝飾。如白居易《秦中吟·議婚》中“金縷繡羅襦”,描繪了富家女衣物的奢華。清代陳維崧的詞中也有“金縷鞋幫”的描寫。
多用于器物裝飾,如南朝梁簡文帝《大法頌》中“幡懸金縷”,指金屬流蘇類的飾物。唐代溫庭筠的詞中“雙鬓翠霞金縷”亦指頭飾上的金屬穗。
如唐代羅隱《金陵思古》中“绮筵《金縷》無消息”,此處代指與金縷相關的樂曲。
此義項較為少見,可能因柳條細長如金絲而得名,多用于詩詞中的比喻。
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或文物案例,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漢代墓葬考古資料。
金縷是一個漢字詞語,由“金”和“縷”兩個字組成。
“金”字的部首是“金”部,由4個筆畫組成;“縷”字的部首是“缶”部,由9個筆畫組成。
“金縷”一詞的來源較為複雜,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紡織工藝中。在古代,人們用金絲或者黃金制作出的線線稱為“金縷”,這種線線主要用于裝飾和點綴衣物。
在繁體字中,“金縷”的寫法和簡體字一樣,都是“金縷”。
在古代,寫“金縷”字時,并沒有和現代漢字一樣的标準寫法。因為漢字的演變和曆史長河的流轉,漢字的寫法也隨着不同的時期而發生了變化。
1. 她衣衫上綴滿了閃閃發光的金縷。
2. 這幅畫的金縷線繡得非常精細。
1. 金縷玉衣(形容華麗,貴重的飾物)
2. 金縷曲(一種音樂曲調)
金線、金絲
破線、破縷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