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捆綁犯人腹部的繩索。 元 關漢卿 《蝴蝶夢》第三折:“ 李萬 擡過押牀來,丢過這滾肚索,去扯緊着。” 元 高文秀 《黑旋風》第三折:“且入牢去,将軍柱上拴了頭髮,上了腳鐐手扭,擡上匣牀,使上滾肚索,拽拽拽。”
“滾肚索”是古代刑具中的一種繩索,主要用于捆綁犯人的腹部。以下是詳細解釋:
定義與用途
滾肚索是一種刑具上的繩索,功能是固定犯人的腹部,常與其他刑具(如押床、腳鐐等)配合使用,以增強束縛效果。其名稱中的“滾”可能指繩索纏繞的方式,“肚”指腹部,“索”即繩索。
出處與文學例證
該詞多見于元代戲曲作品,例如:
相關刑具與使用場景
結合文獻記載,滾肚索常與“押床”“匣床”(固定犯人的木架)、“腳鐐手扭”等刑具同時出現,用于牢獄中對犯人的嚴酷懲罰。
字義分解
注意:提到“滾肚索是民間遊戲”,但此解釋與其他權威來源矛盾,可能為誤傳或同名異義詞,建議以刑具含義為準。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