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将吏的意思、将吏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将吏的解釋

(1).軍官。《尉缭子·攻權》:“進退不豪,縱敵不禽,将吏士卒,動靜一身。”《漢書·武五子傳贊》:“ 秦 将吏外畔,賊臣内發,亂作蕭牆,禍成 二世 。”

(2).泛指文武官員。《唐律·捕亡》:“将吏追捕罪人。” 長孫無忌 疏議:“将吏已受使追捕者,謂見任武官為将,文官為吏。”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将吏”是一個古漢語複合詞,由“将”和“吏”兩個單字組成,主要在古代文獻中使用,指代特定的官員群體。其詳細釋義如下:

一、核心釋義

“将吏”指将領和官吏的合稱,泛指武官和文官,尤指地方軍政官員。

二、詞源與典籍用例

  1. 曆史語境

    “将吏”常見于史書與政論,強調地方治理中軍事與行政權力的結合。例如:

    • 《史記·項羽本紀》載:“諸侯将吏皆屬焉”,指歸附項羽的各地文武官員。
    • 《漢書·刑法志》提及“郡國守相、都尉、縣令長、将吏”,明确将武職(都尉、将吏)與文職(守相、縣令)并列。
  2. 職能關聯

    古代地方常設“郡尉”(掌軍事)與“郡守”(掌行政),二者合稱“将吏”,共同負責區域防務與民政。如《後漢書》載:“州郡将吏,職在典兵。”

三、權威辭書釋義

  1.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釋為:“武将和文官。泛指文武官員。”引《三國志·吳志·周瑜傳》:“權遣将吏助之。”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2版)(注:此為詞典官網,具體條目需查閱紙質或數據庫版本)

  2.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釋為:“将領和官吏。古代多指地方軍政長官。”引《資治通鑒》:“州縣将吏,競為苛暴以侵民。”

    來源:商務印書館辭書出版(對應詞典簡介頁)

四、語義演變

唐宋以後,“将吏”漸少用,職能分化為“軍官”與“官吏”。現代漢語中,該詞僅存于曆史文獻或仿古語境。


引用說明

網絡擴展解釋

“将吏”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略有差異,但核心指向軍事與行政領域的人員。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詞義

  1. 狹義解釋
    指軍官,即軍隊中的将領或武官。例如《漢書》提到“秦将吏外畔”,這裡的“将吏”特指軍事指揮官。

  2. 廣義解釋
    泛指文武官員,涵蓋軍事将領與行政官吏。如《三國演義》中“将吏皆呼萬歲”,即包含文武兩類官員。

二、曆史與法律中的用法

三、使用場景

該詞常見于曆史文獻或讨論軍政事務的語境,既可褒揚領導者的才幹(如“将吏之能”),也可批評其不足(如“将吏失職”)。

四、補充說明

“将吏”的讀音為jiàng lì(“将”讀第四聲),需注意與“将領”等詞區分。其核心特征在于文武職能的結合,反映了古代軍政一體的治理模式。

别人正在浏覽...

阿鼻獄愛情報政拔羣避回不頓逞妖臣禮島跱颠隊吊杠遁退楓樹菌戆頭跟步龔黃公事宮亭宮巷海青碾铪匝火犁近署進望窘乏就蓐蠲潔誇诳略同略物厘降理具離皮隆想露居瞞唬楣棟耐辱切切節節輕脆情用鳅蛑葺屋人單勢孤神采煥發神殿升常神根慎肅勢如水火瘦生束教管聞屬志祀曲天華天漿迢斷仙園小褂稀裡糊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