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姑姊的意思、姑姊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姑姊的解釋

父之姐。《左傳·襄公二十一年》:“ 季武子 以公姑姊妻之。” 陸德明 釋文:“ 杜 以公之姑及姊是二人也。或曰:《列女傳》稱 梁 有節姑妹,謂父之妹也,此雲姑姊是父之姊也,一人耳。以 杜 氏為誤。”《史記·汲鄭列傳》:“ 黯 姑姊子 司馬安 亦少與 黯 為太子洗馬。”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姑姊是漢語中對親屬關系的特定稱謂,指父親的姐姐,即現代所稱的“姑姑”。該詞最早見于《爾雅·釋親》,其中記載:“父之姊妹為姑”,《爾雅》作為中國古代最早的訓诂學著作,明确了“姑”在親屬系統中的核心定義。漢代《說文解字》進一步解釋:“姑,夫母也”,此處“夫母”特指丈夫的母親,但在後世演變中,“姑”逐漸側重指代父系姐妹,而“姑姊”則專指父親之姐,與“姑妹”(父親之妹)形成區分。

唐代孔穎達在《春秋左傳正義》中注疏:“姑姊者,父之姊也”,印證了這一稱謂的穩定性。在傳統宗法制度下,“姑姊”在家族中常承擔禮儀性角色,如《儀禮·喪服》規定,侄子需為姑姊服“大功”喪服,體現其親屬等級。現代漢語中,“姑姊”一詞多用于書面或曆史語境,口語中則以“姑姑”“大姑”等替代,但仍保留于方言及古籍研究領域。

網絡擴展解釋

“姑姊”是古代漢語中對親屬關系的特定稱謂,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定義

“姑姊”指父親的姐姐,即現代漢語中的“姑姑”(特指父親的姐姐而非妹妹)。該詞多用于古籍,現代口語中已較少使用。

二、古籍出處與争議

  1. 《左傳》記載
    《左傳·襄公二十一年》提到“季武子以公姑姊妻之”,此處“姑姊”存在兩種解釋:

    • 杜預認為指“公的姑姑和姐姐”兩人;
    • 孔穎達、陸德明等學者主張指“父親的姐姐”一人。
  2. 其他文獻例證
    《史記·汲鄭列傳》中“黯姑姊子司馬安”進一步佐證了“姑姊”為父之姐的用法。

三、相關稱謂辨析

四、發音與字形

五、現代使用建議

該詞多用于古文研究或特定語境,日常交流建議使用“姑姑”“姑媽”等現代稱謂,避免歧義。若需引用古籍,需結合上下文判斷具體含義。

别人正在浏覽...

裱畫鋪冰榭不落窠臼車輪吃麻栗子蠢迪牒文對路對酌發箭放包袱風欠告絕固陰沍寒還真荒落皇英虎符鼲鼠劍士驕接茬兒接點讦牾緊逼跼脊濬發磕叉叉窠坐苦手來函盧瞳貿説麽波密約偷期驽鈆旁蒐披發纓冠瓶供平滿前婦齊服砌壘輕諷塞尚三十六計,走為上計疏斥水層同字文薄窩囊氣下的銷洗罅缺遐修西班牙西帝蟹網襲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