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茅草蓋的屋頂。《新唐書·孝友傳·李興》:“ 興 號呼撫臆,口鼻垂血,捧土就墳,沾漬涕洟。墳左作小廬,蒙以苫茨,伏匿其中,扶服頓踴,晝夜哭訴。”
“苫茨”是一個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該詞多見于古籍,例如《新唐書·孝友傳·李興》中記載:“墳左作小廬,蒙以苫茨”,描述李興在墳旁搭建茅草屋守孝的場景,體現其簡樸甚至貧寒的居住條件。
現代漢語中,“苫茨”已不常用,多見于文獻研究或特定語境下的修辭表達。如需更多古籍用例或擴展釋義,可參考權威詞典(如漢典、滬江線上詞典)的詳細注釋。
苫茨是一個名詞,意為用短茅草或稻草覆蓋地面的遮蔽物。在農田、庭院或戶外活動場所中,苫茨可以用來遮蔽陽光、雨水或保護作物。
苫的拆分部首是艸,筆畫數為9;茨的拆分部首是艸,筆畫數為9。
苫茨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農耕時期的中國。由于苫茨可以有效地保護莊稼和農作物免受自然災害的侵害,因此被廣泛采用。
苫茨的繁體字為「棧慈」。
在古代,苫茨的字寫作「苕藜」。
1. 田間的莊稼被苫茨遮蔽得很好,不會被雨水沖刷。
2. 大家在庭院裡搭起了涼棚,用苫茨遮擋炎炎夏日的陽光。
1. 茅草苫:用茅草制成的苫茨。
2. 稻草苫:用稻草制成的苫茨。
1. 草簾:用草制成的簾子,與苫茨具有相似的遮蔽作用。
2. 茅頂:用茅草覆蓋的房頂,也可以起到保護作用。
1. 露天:沒有任何遮蔽物的地方。
2. 明亮:陽光充足的環境。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