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首虜率的意思、首虜率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首虜率的解釋

古代按首級及獲俘數量評核軍功的标準。《漢書·李廣傳》:“ 元朔 六年, 廣 復為将軍,從大将軍出 定襄 。諸将多中首虜率為侯者,而 廣 軍無功。” 顔師古 注:“率謂軍功封賞之科著在法令者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首虜率"是古代軍事術語,指軍隊在戰争中斬殺敵人首級與俘虜敵兵的數量比例。該詞由"首""虜""率"三部分構成:"首"即首級,指砍下的敵方頭顱;"虜"為俘虜;"率"表示比率,綜合指代衡量戰果的核心指标。

據《中國軍事大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96)記載,該詞最早見于漢代軍功統計制度,将領需向朝廷上報"斬首若幹級,生虜若幹人",并據此計算封賞。例如《史記·衛将軍骠騎列傳》載霍去病"首虜二千二十八級",即包含斬首和俘虜總數。

在學術研究中,中國社會科學院曆史研究所《秦漢軍制研究》(中華書局,2012)指出,首虜率反映古代戰争的實際殺傷效率,漢代平均首虜率約1:0.3,即每斬殺3名敵軍可俘獲1人。該數據源自居延漢簡等出土文獻的戰役記錄統計。

需要注意的是,現代《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未單獨收錄該詞條,因其屬于曆史專有名詞。相關解釋可參考《辭源》(商務印書館,2015)"首虜"條目,釋義為"斬獲敵人首級和俘虜",其軍事計量功能延續至明清時期。

網絡擴展解釋

“首虜率”是古代軍事術語,指根據斬獲敵人首級和俘虜數量來評定軍功的标準。以下為詳細解釋:

  1. 詞語定義 首虜率由“首”(頭顱)、“虜”(俘虜)、“率”(标準/比率)三字構成,特指中國古代軍隊按士兵斬獲敵方首級及捕獲俘虜的數量來核算戰功的制度。

  2. 曆史出處與例證 該詞最早見于《漢書·李廣傳》。記載李廣在元朔六年隨衛青出征時,其他将領因達到首虜率标準而封侯,而李廣因未達标未能獲封,側面反映此制度的實際應用。

  3. 制度背景 漢代軍功制度中,首虜率是法律明文規定的封賞依據。顔師古注釋稱“率謂軍功封賞之科著在法令者”,說明其具有法律效力。

  4. 延伸意義 該制度既體現古代戰争的殘酷性(以首級為證),也反映軍隊管理的量化思維。李廣終生未能封侯的遺憾,側面印證首虜率在軍功體系中的核心地位。

注:以上信息綜合了《漢書》原文及曆代注釋,可參考、4、5、6中的文獻引證。

别人正在浏覽...

璧碎捕拿不沙超然絕俗抽噎除關垂穎吹制粗心浮氣達達尼爾海峽代田大驚失色蝶泳豆盧鍛砺躲躲藏藏二線肥圓風風勢諷讬浮月古後古井鼓人寒蕪華鬘回腸九轉回雪虎躍龍騰技士距國拒物括地離城吝愛榴靥龍瑙陋習鹵奪熝頭僧迺者女戎祈克傷負山僧聖庫深坡食羹時和侍使竦動提拔唾地成文瓦圩未時蓊蒙五明扇下筆如神纖骊獻替可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