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等候選用。 宋 王安石 《上仁宗皇帝言事書》:“其下州縣之吏,一月所得,多者錢八6*九千,少者四五千,以守選、待除、守闕通之,蓋六七年而得三年之祿,計一月所得,乃實不能四五千,少者乃實不能及三四千而已。”《宋史·選舉志一》:“舊制,及第即命以官。上初復廷試,賜出身者亦免選,於是策名之士尤衆,雖藝不及格,悉賜同出身。迺詔有司,凡賜同出身者并令守選,循用常調,以示甄别。”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守選漢語 快速查詢。
“守選”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為shǒu xuǎn,其核心含義為“等候選用”,主要用于古代科舉及官員選拔制度中。以下是詳細解釋:
時間跨度
守選期限通常為3年至10餘年,具體時長因朝代和職位而異。例如,唐代王昌齡進士及第後需守選3年,期間可漫遊考察或備考。
守選期間的活動
候選者可能從事備考、遊曆、隱居或文學創作。如王昌齡在守選期間遊曆西北邊塞,積累了創作素材。
制度目的
通過延長選拔周期,控制官員數量并篩選人才,同時減少財政負擔。
部分低權威性資料(如、3)将“守選”解釋為“守護選擇的對象”,此說法缺乏曆史依據。結合高權威性文獻(如宋代史料及書法史論名詞解釋),“等候選用”是唯一準确釋義。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查閱《宋史·選舉志》或王安石相關奏疏(參考、9、10)。
守選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保衛和選擇。守指保護、遵守等含義,選則是選擇、挑選等含義。
守選的部首是宀,表示與房屋有關的事物,寶物等。守選的筆畫總共有11畫。
守選的來源比較難以考究,但可以從其意思來看,守代表保衛、守護,選則代表選擇、挑選,由此可以推測守選的來源是指在某種情況下,通過保衛和選擇來達到目标。
守選的繁體寫法為「守選」。
古時候守選的寫法可能與現代有所不同,因為隨着時間的流轉,漢字的形态發生了變化。但是在古代文獻和碑銘中,我們可以找到古時候守選的寫法。
1. 他守選了整個夜晚,确保了安全。
2. 老師守選了最出色的學生去參加比賽。
守選可以與其他詞組合成不同的詞語,例如:
- 守衛:保衛、守護
- 選拔:選擇最好的、挑選
- 守則:守護的規則、準則
守選的近義詞是保守和選擇,意思相近。反義詞則是放棄和隨機,意思相反。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