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古代哲學家稱最原始的混沌之氣。謂太極運動而分化出陰陽,由陰陽而産生四時變化,繼而出現各種自然現象,是宇宙萬物之原。《易·繫辭上》:“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孔穎達 疏:“太極謂天地未分之前,元氣混而為一,即是太初、太一也。”
(2). 宋 代理學家則認為“太極”即是“理”。《朱子語類》卷七五:“太極隻是一箇渾淪底道理,裡面包含陰陽、剛柔、奇耦,無所不有。” 清 王夫之 《張子正蒙注·太和》:“道者,天地人物之通理,即所謂太極也。”
(3).謂天宮,仙界。 三國 魏 阮籍 《詠懷》之七二:“時路烏足争?太極可翺翔。” 晉 葛洪 《抱樸子·吳失》:“園囿拟上林,館第僭太極。”《雲笈七籤》卷八:“太極有元景之王,司攝三天之神仙者也。”
“太極”是中國哲學與文化中的核心概念,其含義可從多個維度解析:
混沌未分之氣
太極最初指宇宙形成前的混沌狀态,即陰陽未分、元氣混一的“無極”階段。如《周易·系辭上》所述:“易有太極,是生兩儀(陰陽)”,認為太極是萬物生成的起點。
宇宙生成論
太極通過運動分化出陰陽,進而形成四時、八卦及萬物。道家與儒家均強調其作為“天地未開”的本源性,如《莊子》提到太極“先天地而不為久”,宋代理學家朱熹則視其為“理”的終極形态。
時空的無限性
太極“不生不死,無始無終”,既包含極大無外的宇宙宏觀,也涵蓋極小無内的微觀世界。其字形“太”由“大”與“丶”組成,象征極大與極小的統一。
陰陽動态平衡
太極圖以黑白陰陽魚表現陰陽二氣的消長與轉化,揭示事物對立統一、循環往複的規律。
太極既是宇宙萬物的本源,也是哲學思辨的抽象概念,兼具形而上與象征意義。其思想滲透于《周易》、道家、理學等體系,并衍生出太極拳等文化實踐。如需深入探究,可參考《周易》《朱子語類》等經典文獻。
太極是一個指代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種哲學思想和武術的術語。在漢字中,它的拆分部首是"大"和"勺",拼音是tài jí。
太極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時期的道家哲學,并在後來的宋代演變為太極拳這一種流傳至今的武術。太極的字形在繁體中稱為"太極",保留了更為傳統的漢字書寫形式。
在古時候,太極的漢字寫法有所不同,常見的寫法是"泰極"或者"太技"。這些不同的寫法都有相應的意思,但如今已較少使用。
以下是太極一詞的例句:
1. 學習太極可以促進身心健康。
2. 他練習太極拳已有十年的時間。
3. 太極的哲學思想強調陰陽平衡。
太極的組詞如下:
1. 太極拳:一種将傳統哲學思想與武術動作結合的健身方式。
2. 太極學院:緻力于教授太極拳和推廣太極文化的機構。
3. 太極劍:太極拳套路中使用的劍法。
太極的近義詞有:
1. 太和:指事物和諧平衡的狀态。
2. 太極圖:用陰陽和五行等符號表示宇宙生成、演化和變化的圖形。
太極的反義詞是:
1. 亂象:指雜亂無章、無秩序的狀态。
2. 矛盾:指相互沖突或對立的事物或觀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