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向官府控告。論,論罪。《元典章·台綱二·察司體察等例》:“隨處兇徒惡6*黨,不務本業,以風聞公事,妄構飾詞,告論官吏,恐吓錢物,沮壞官府。此等之人,并行究治。” 明 《殺狗記·窯中拒奸》:“呈奸狡,刁唆人告論,君子貌,小人心。”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告論漢語 快速查詢。
《漢語大詞典》中“告論”為古代法律術語,指通過官方途徑提起訴訟或控告的行為。該詞由“告”(提起訴訟)和“論”(定罪判刑)複合構成,最早見于《唐律疏議》中“諸告人罪,皆須明注年月,指陳實事,不得稱疑”的司法程式記載。
從詞義演變看,“告論”包含兩層含義:
現代方言研究中,閩南語仍保留“告論”作為動詞短語,表示“将糾紛提交公斷”,這一用法可參考《閩南方言大詞典》(福建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第307頁的釋義。北京大學古代漢語教研室編纂的《古漢語常用字字典》在“論”字條目下,亦收錄了該詞在法制文書中的特殊用法。
“告論”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因語境不同而有所區别,主要分為以下兩種解釋:
告論(gào lùn) 指通過言辭明确、直接地告知或公開指責對方的錯誤或過失。
在曆史文獻(如《元典章》)中,“告論”特指向官府控告他人罪行,要求論罪懲處。
兩種解釋的差異源于語境:
建議進一步查閱《漢語大詞典》或法律古籍(如《元典章》)以獲取更完整信息。
敗神杯茗便章不一而足纏繳愁滴出線啐飲典成頂收多難興邦蠹字二十四神桴筏符厭骨董箱過殺果食含苴花綱黃玉花呼鷹台翦滅賈袖傳香拘押所慷慨激昂靠幫客姓恇攘郎壻老媳婦練達論舊摞台民務納節平國評覈侵占焭焭去危就安塞管三北身長聲飲詩家鼠瘡水晶脍睢苑孫陽塘岸脫垂王侯罔罔無愧色陿腹相濡沫小愒惜財如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