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收束的意思、收束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收束的解释

(1) [bring to a close]∶结束;收尾

写到这里,我的信也该收束了

(2) [bring together]∶收拢约束

收束心思

(3) [pack]∶收拾

收束行装

详细解释

(1).束缚,捆扎。《诗·小雅·白华》“白华菅兮,白茅束兮” 汉 郑玄 笺:“菅柔忍中用矣,而更取白茅收束之。”《仪礼·士丧礼》“綪绞” 汉 郑玄 注:“绞所以收束衣服,为坚急者也。”

(2).引申为约束。 清 采蘅子 《虫鸣漫录》卷一:“自揣才不及,故藉是以收束身心,培养元气。” 苏曼殊 《非梦记》:“﹝生﹞与 遣凡 重游 大良 ,冀 遣凡 有以收束其心。”

(3).结束。 鲁迅 《华盖集续编的续编·<阿Q正传>的成因》:“《阿Q正传》大约做了两个月,我实在很想收束了。”

(4).结尾。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而且《药》的收束,也分明的留着 安特莱夫 式的阴冷。”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收束在汉语中是一个动词,具有多重含义,具体释义及用法如下:

一、基本释义:捆扎;整理

指将散乱的事物聚拢并绑扎整齐。

例句:

“他将散落一地的书籍收束成捆,整齐地码放在墙角。”

(参见《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


二、引申义:约束;收敛

表示对行为、情绪或意念的自我控制与收敛。

例句:

“在公众场合,他刻意收束了激动的情绪,保持冷静。”

(参见《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三、文学与叙事中的用法:收尾;结束

指对文章、故事或情节的总结与终结。

例句:

“小说的结尾巧妙收束了所有伏笔,令读者回味无穷。”

(参见《文学术语词典》,人民文学出版社)


四、物理与空间概念:收缩;聚拢

描述物体向中心点聚集或空间范围缩小。

例句:

“光线通过透镜后逐渐收束为一点。”

(参见《物理学名词》第二版,科学出版社)


近义词辨析


参考资料: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商务印书馆, 2016.
  2. 汉语大词典编纂处.《汉语大词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11.
  3. 王先霈.《文学术语词典》.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5.
  4.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物理学名词》(第二版). 科学出版社, 2019.

网络扩展解释

“收束”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根据语境不同而变化,主要涵盖以下方面:

一、基本含义

  1. 结束、收尾
    指事物或行为的完结,常用于书面表达。例如:

    “写到这里,我的信也该收束了。”
    在音乐术语中,指乐句或乐段的和声终止式,分为稳定/不稳定、完全/不完全等类型。

  2. 约束、收敛
    表示对思想或行为的控制。例如:

    “收束心思”“把心思收束一下”
    古籍中亦有类似用法,如清代《虫鸣漫录》提到“收束身心,培养元气”。

  3. 收拾、整理
    多指整理行装或物品。例如:

    “收束行装”。


二、引申与特殊用法

  1. 古典文献中的含义
    在《诗经》《仪礼》等古籍中,“收束”指捆扎或束缚衣物,如汉代郑玄注《仪礼》提到“收束衣服”。

  2. 现代文化中的扩展
    在动漫《命运石之门》中,“收束”被引申为基于物理学理论的命运聚合现象,属于文艺创作中的特殊用法(需注意此解释权威性较低)。


三、造句示例

  1. 约束类:
    “会阴收束可以调整身体状态”。
  2. 结束类:
    “晚钟余音收束”。

该词核心含义为“结束”与“约束”,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古典用法偏向物理捆扎,现代则更多用于抽象层面的收尾或控制。

别人正在浏览...

暧昧之情忭舞不差草编城乡嗤之以鼻淳谨椿堂此地此段刺问丛曹剧部倒退蹈袭兑转方丈字公安体鼓吹部贵公故祀横放核仁黄大黄皮寡廋惠口惊乍乍襟袂鐻鍝开折刊修铿轰空壁侩父狂客离洒溜亮例行公事龙仙芝罗纹纸马干名不徒显末煤莫邪年光钳束劬勤圣度石淙仕道十二街十分惺惺使五分石濠田忙挽鹿车嵬岌污腻物伤其类险妒相时小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