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達尼爾海峽的意思、達達尼爾海峽的詳細解釋
達達尼爾海峽的解釋
見“黑海海峽”(1260頁)。
詞語分解
- 達達的解釋 . 鞑靼 。 元 武漢臣 《玉壺春》第二折:“我将你賣與 回回 、 達達 、 虜虜 去。” 元 楊顯之 《酷寒亭》第三折:“他道你是甚麼人?我道也不是 回回 人,也不是 達達 人,也不是 漢 兒人
- 海峽的解釋 ∶連接兩大片水的比較狹窄的通道台灣海峽 ∶兩塊陸地之間連接兩片海洋的狹窄水道英吉利海峽詳細解釋兩端連接海洋的狹窄水道。 楊朔 《萬丈高樓平地起》:“ 山東半島 和 遼東半島 遙遙對峙,形成 渤海海峽
網絡擴展解釋
達達尼爾海峽是位于土耳其西北部的重要水道,其詳細解釋如下:
一、地理位置與構成
達達尼爾海峽(Dardanelles Strait)是土耳其海峽的一部分,連接愛琴海與馬爾馬拉海,并與博斯普魯斯海峽、馬爾馬拉海共同構成黑海通往地中海的唯一航道。它分隔了亞洲的小亞細亞半島與歐洲的巴爾幹半島,是歐亞大陸的地理分界線之一。
二、地理特征
- 長度與寬度:全長約61公裡(部分資料稱65公裡),最窄處僅1.2公裡,平均寬度約4公裡。
- 水深:平均水深55米,最深達106米。
- 水文特征:表層水流自馬爾馬拉海流向愛琴海,底層存在逆向潛流。
三、戰略與經濟意義
- 航運要道:作為黑海沿岸國家(如俄羅斯、烏克蘭等)進入地中海及大西洋、印度洋的必經之路,全球約3%的石油運輸經此通過。
- 軍事地位:曆史上為兵家必争之地,如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加裡波利戰役。
- 沿岸城市:東岸的恰納卡萊(Çanakkale)是重要港口和軍事要塞,西岸的蓋利博盧(Gelibolu)以漁業和旅遊業為主。
四、别稱與曆史
- 舊稱:古希臘時期稱“赫勒斯滂”(Hellespont),土耳其語名為“恰納卡萊海峽”。
- 曆史事件:古希臘神話中,利安德爾曾在此遊過海峽與愛人相會;波斯帝國薛西斯一世在此架設浮橋遠征希臘。
五、氣候與航行
- 氣候:屬地中海氣候,冬季溫和(1月5-10℃),夏季炎熱(7月20-25℃),年降水量400-600毫米。
- 航行挑戰:全年多風暴和霧,3-10月盛行北風,10月至次年3月多西南風,對船舶航行影響顯著。
如需了解更多細節,可參考土耳其政府官網或權威地理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達達尼爾海峽》的詞義和來源
《達達尼爾海峽》(Dadanier Strait)是地理學中指的巴拿馬地峽的西部部分,位于中美洲巴拿馬國境内。這個詞是根據巴拿馬原住民達達尼爾人(Dadanier)來命名的。
拆分部首和筆畫
《達達尼爾海峽》是由四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其中:
- 達 (dá) 的部首是 “辵” (行走之義),共7畫。
- 達 (dá) 的拼音是“dá”,意思是到達或達到。
- 達 (dá) 的近義詞:到達、抵達。
- 達 (dá) 的反義詞:失達、未達。
- 達 (dá) 的例句:他終于達到了理想的目标。
- 達 (dá) 的部首是 “辵” (行走之義),共7畫。
- 達 (dá) 的拼音是“dá”,意思是到達或達到。
- 達 (dá) 的近義詞:到達、抵達。
- 達 (dá) 的反義詞:失達、未達。
- 達 (dá) 的例句:他終于達到了理想的目标。
- 尼 (ní) 的部首是 “屍” (人體之義),共5畫。
- 尼 (ní) 的拼音是“ní”,意思是用于尼泊爾、尼日利亞等名詞。
- 尼 (ní) 的近義詞:尼泊爾、尼日利亞。
- 尼 (ní) 的反義詞:無。
- 尼 (ní) 的例句:他是尼泊爾的公民。
- 爾 (ěr) 的部首是 “屍” (人體之義),共5畫。
- 爾 (ěr) 的拼音是“ěr”,意思是你。
- 爾 (ěr) 的近義詞:你。
- 爾 (ěr) 的反義詞:我。
- 爾 (ěr) 的例句:你真是個好人。
繁體和古時候漢字寫法
《達達尼爾海峽》的繁體字寫法為《達達尼爾海峽》。
根據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可能有一些變化,但這裡無法提供詳細資料。
組詞、近義詞、反義詞等
與《達達尼爾海峽》相關的其他詞語:
- 達達尼爾人(Dadanier)
- 巴拿馬地峽(Panama Isthmus)
- 巴拿馬國(Panama)
其中,《達達尼爾人》是與《達達尼爾海峽》關聯最密切的詞彙。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