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淮水 彎曲處。《左傳·定公四年》:“ 蔡侯 、 吳子 、 唐侯 伐 楚 ,舍舟於 淮 汭,自 豫章 與 楚 夾 漢 。” 孔穎達 疏:“ 柏舉 之役, 吳 人舍舟于 淮 汭,而自 豫章 與 楚 師夾 漢 ,此皆在 江 北 淮 南。”
“淮汭”是一個古代地理術語,指淮河水流彎曲處,常見于曆史文獻中。以下為詳細解釋:
“淮”指淮河,“汭”(ruì)意為河流彎曲處或兩河交彙處。該詞最早見于《左傳·定公四年》:“蔡侯、吳子、唐侯伐楚,舍舟于淮汭,自豫章與楚夾漢。”此處“淮汭”指吳國軍隊在淮河某彎曲處棄船登陸的地理位置。
淮河是中國東部重要河流,傳統上被視為南北分界線的一部分(與秦嶺共同構成)。其流域覆蓋河南、湖北、安徽、江蘇等地,河道在流經平原地區時形成多處彎曲,古代常以“汭”命名此類地形。
在《左傳》等典籍中,“淮汭”不僅是地理标記,也關聯軍事行動和古代交通。孔穎達注疏提到:“柏舉之役,吳人舍舟于淮汭……在江北淮南”,說明其位置大緻位于淮河南岸的彎曲地帶。
“淮汭”一詞在現代已較少使用,更多作為曆史地理研究術語。如今淮河流域的河道彎曲處通常以具體地名(如蚌埠、淮南段)稱呼。
需注意,部分文獻中将“淮汭”與“渭河”混淆,實為兩條不同河流。渭河是黃河支流,位于西北地區,與淮河流域無直接關聯。
如需進一步了解淮河流域或相關曆史事件,可參考《水經注》等古籍或現代地理研究資料。
《淮汭》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指淮河和汭河的合稱。
《淮汭》的拆分部首是水,分别由三個和四個筆畫組成。
《淮汭》一詞來源于古代地名,指代中國淮河流域的水系。
在繁體字中,《淮汭》這個詞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無差異。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我們可以通過正式的文獻作品中的字形來了解古代漢字的書寫形式。
1. 淮汭是中國重要的水系,對農業生産和交通運輸有着重要的作用。
2. 在淮河和汭河的彙合處,形成了一片肥沃的土地。
1. 淮河
2. 淮泗之地
3. 淮河流域
淮汊、淮沂
無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