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淮汭的意思、淮汭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淮汭的解釋

淮水 彎曲處。《左傳·定公四年》:“ 蔡侯 、 吳子 、 唐侯 伐 楚 ,舍舟於 淮 汭,自 豫章 與 楚 夾 漢 。” 孔穎達 疏:“ 柏舉 之役, 吳 人舍舟于 淮 汭,而自 豫章 與 楚 師夾 漢 ,此皆在 江 北 淮 南。”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淮汭是古代漢語中的地理名詞,由“淮”與“汭”組合而成。《漢語大詞典》中記載,“淮”指淮河,是中國重要的南北分界線河流;而“汭”在《說文解字》中釋義為“水相入也”,即河流的彎曲處或支流彙入幹流的地帶。因此“淮汭”特指淮河與其支流交彙形成的彎曲河道,尤指今安徽省境内淮河與淠河、史河等支流交彙的流域範圍。

根據《左傳·定公四年》記載,春秋時期吳楚柏舉之戰中,楚昭王曾“涉睢濟江,入于雲中,王寝,盜攻之,以戈擊王……奔鄖,鐘建負季芈以從,由于徐蘇而從王。徐蘇曰:‘昔平王命我先君,及于淮汭。’”此處“淮汭”即指楚軍撤退路線中涉及的具體地理方位,印證其作為古代軍事要沖的曆史地位。

從地理學角度分析,《中國曆史地名大辭典》指出,淮汭的河道特征表現為淮河幹流與支流形成的網狀水系,此類區域因土壤肥沃、灌溉便利,成為早期農耕文明的重要發展地帶。考古發現顯示,淮汭流域存在新石器時代至商周時期的多處聚落遺址,如安徽六安的臯陶文化遺址群,印證了該區域在古代經濟與文化中的核心作用。

網絡擴展解釋

“淮汭”是一個古代地理術語,指淮河水流彎曲處,常見于曆史文獻中。以下為詳細解釋:

1.字面含義與出處

“淮”指淮河,“汭”(ruì)意為河流彎曲處或兩河交彙處。該詞最早見于《左傳·定公四年》:“蔡侯、吳子、唐侯伐楚,舍舟于淮汭,自豫章與楚夾漢。”此處“淮汭”指吳國軍隊在淮河某彎曲處棄船登陸的地理位置。

2.地理背景

淮河是中國東部重要河流,傳統上被視為南北分界線的一部分(與秦嶺共同構成)。其流域覆蓋河南、湖北、安徽、江蘇等地,河道在流經平原地區時形成多處彎曲,古代常以“汭”命名此類地形。

3.曆史與文獻意義

在《左傳》等典籍中,“淮汭”不僅是地理标記,也關聯軍事行動和古代交通。孔穎達注疏提到:“柏舉之役,吳人舍舟于淮汭……在江北淮南”,說明其位置大緻位于淮河南岸的彎曲地帶。

4.現代使用情況

“淮汭”一詞在現代已較少使用,更多作為曆史地理研究術語。如今淮河流域的河道彎曲處通常以具體地名(如蚌埠、淮南段)稱呼。

補充說明

需注意,部分文獻中将“淮汭”與“渭河”混淆,實為兩條不同河流。渭河是黃河支流,位于西北地區,與淮河流域無直接關聯。

如需進一步了解淮河流域或相關曆史事件,可參考《水經注》等古籍或現代地理研究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鳌戴傲逸百折不屈北司蹦搭慘況常刑産褥期癡錢遄迅戴星丹誠當街大田作物調類帝天方馬诽譽在俗伏肉閣部拱廊孤拐面漢武帝好高骛遠橫拱涸澤宏氣漿粉舊地重遊酒光胧月毛頭小子面館明監某者南心猱獰納稅飄馬兒飄溺啤酒廠劈留撲碌齊軌青蟲日程月課三猛涉筆成趣世說新語叔季鐵锝頑磚微宦俠辂香魚銜箭先業賢胤小調謝郎着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