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挽救;收場。 元 楊梓 《霍光鬼谏》第三折:“雙手脈沉細難收救,一口氣不回來便是休。” 元 關漢卿 《金線池》第二折:“我隻怕年深了也難收救,倒不如早早丢開,也免的自僝自僽。”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賺将》:“隻恐挑起争端,難於收救。”
根據多部詞典及文獻記載,“收救”一詞的含義及用法可歸納如下:
“收救”指對已發生的問題進行挽救或收場,常用于形容在困境中試圖扭轉局面或防止事态惡化。
古典文學中的用例
語言結構
由“收”(處理、結束)與“救”(挽救)組合而成,體現對既有問題的善後與補救雙重含義。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更多見于古典文學或曆史文獻研究領域。如需表達類似含義,可替換為“補救”“挽回”等現代詞彙。
拼音:shōu jiù(注音:ㄕㄡ ㄐㄧㄡˋ)
收救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接收并救助,表示将受困或處于危險中的人或物收入保護之下。
收救這個詞的部首是“攵”(shū). 它的總筆畫數是10。
收救是由“收”和“救”兩個字組成的。其中,“收”表示接納、接受,而“救”則表示搶救、援助。兩個字合在一起,表示接受并搶救或援助需要幫助的人或物。
收救在繁體字中的寫法是「收救」,沒有什麼變化。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收救的寫法沒有太大的變化。在《康熙字典》中,收救的字形和現代字形基本一緻。
1. 我們應該積極參與慈善活動,幫助那些需要收救的人。
2. 政府成立了一個專門機構,負責收救災區的受災群衆。
3. 火災發生後,許多勇敢的消防員冒着生命危險進行收救。
收容、救援、援助、支援。
拯救、救助、搶救。
遺棄、放棄、忽視。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