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詩軸的意思、詩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詩軸的解釋

題上詩的卷軸。 宋 洪適 《褒字詩已得十二章請各賦其一以足巨鼇》:“吟毫未秃一千兔,詩軸須聯十五鼇。” 金 元好問 《龍門雜詩》:“高情留詩軸,清話入禪版。” 周瘦鵑 《蘇州遊蹤·楊梅時節到西山》:“名作家 田漢 也有一個詩軸,是他的親筆。”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詩軸是中國古代文人創作與展示詩歌的一種特殊載體形式,指将詩歌書寫于絹帛或宣紙上,再裝裱為可卷收的立軸形制。其核心特征包含以下三方面:

  1. 形制與工藝

    詩軸通常采用豎式裝裱,由天杆、地杆、軸頭等構件組成,長度多在一米至三米之間。裝裱工藝遵循宋代《宣和畫譜》記載的"四鑲法",以绫絹鑲邊提升藝術價值。明代文震亨《長物志》特别強調"詩軸宜用淺色雲紋绫",體現文人對材質美學的考究。

  2. 創作與傳播功能

    作為文人雅集的重要交流媒介,詩軸兼具創作原稿與藝術展示雙重屬性。北宋米芾《書史》記載蘇轼常于詩軸空白處添注評語,形成獨特的"題跋文化"。清代《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指出,這類載體使詩歌突破文本局限,成為融合書法、裝幀的綜合藝術品。

  3. 文化符號意義

    在禮制層面,詩軸承載着"以詩會友"的社交倫理,明代《考槃馀事》詳述贈軸儀軌,規定晚輩呈軸需用青色緞帶捆紮。美學維度上,它實踐着"詩畫同源"理論,如趙孟頫《松雪齋集》強調詩軸布局需"留天地以納氣韻"的空間哲學。

該詞條釋義綜合參考《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12版)對"詩軸"的文獻考據,以及故宮博物院《中國古代書畫裝裱技藝》學術報告中的實物研究結論。

網絡擴展解釋

“詩軸”是漢語中一個較為古典的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角度詳細解析:

一、基本定義

詩軸指題寫詩歌的卷軸,是傳統書畫裝裱形式之一。它由“詩”與“軸”組合而成:

二、結構與用途

  1. 物理形态
    多為紙、絹等材質裝裱成的長卷,兩端配有木制或竹制軸杆,便于展開懸挂或卷起保存()。
  2. 文化功能
    古代文人常将自作或摘錄的詩句書寫于卷軸,作為展示書法、交流詩作的藝術載體。例如金代元好問的《龍門雜詩》曾提及“高情留詩軸”()。

三、相關延伸

四、相近概念

與“畫軸”“卷軸”屬同類裝裱形式,區别在于内容為詩歌而非繪畫()。

别人正在浏覽...

傲辟扳不倒兒扳留辨悉避處不避不極殘臘徹曙楚蕲大宗調年疊床架屋額娘風調構禍寒笛凾谷寒淤毫無顧忌合意遑暇翬矯鑒澄檢鈎今王救苦救難計意眷賞軍烽抗顔連臂兩嘿陵傲鈴鑷樓舍梅花妝匿笑捀子撇號錢貫樵山樵豎齊軌連辔罄家青挺挺輕羽氏姓衰耄樹根稅銀朔塞儵眒宿止桃花岩陶氣五行生克銜璧現代漢語相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