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題上詩的卷軸。 宋 洪適 《褒字詩已得十二章請各賦其一以足巨鼇》:“吟毫未秃一千兔,詩軸須聯十五鼇。” 金 元好問 《龍門雜詩》:“高情留詩軸,清話入禪版。” 周瘦鵑 《蘇州遊蹤·楊梅時節到西山》:“名作家 田漢 也有一個詩軸,是他的親筆。”
“詩軸”是漢語中一個較為古典的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角度詳細解析:
詩軸指題寫詩歌的卷軸,是傳統書畫裝裱形式之一。它由“詩”與“軸”組合而成:
與“畫軸”“卷軸”屬同類裝裱形式,區别在于内容為詩歌而非繪畫()。
《詩軸》一詞由兩個漢字組成,是指詩的核心或結構的軸心或支點。
《詩軸》的拆分部首是“言”字旁,有四個筆畫。
《詩軸》一詞源于《楚辭·九章》,其中有一章名為《離騷》,描述了屈原流亡逐臣之苦,抒發出他對國家和民族的憂憤之情。在這首詩中,屈原以“萬物之窳軸,日用之軸”的形象比喻自己,意味着自己是大自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詩軸》的繁體字為「詩軸」。
古時候,《詩軸》的寫法與現在略有差異,其中「軸」字是由「車」和「由」兩個部分組合而成。「車」表明了輪的形狀,而「由」則是指引物的作用,合在一起表示了有引導作用的輪子。
1. 他的詩作是這個時代的《詩軸》,給人們帶來了無盡的思考和感悟。
2. 這幅畫作是表達了畫家的内心世界,是他藝術的《詩軸》。
1. 詩韻:指詩歌中字的音韻的韻律。
2. 詩篇:指寫作為詩的文章或詩歌的篇章。
3. 詩人:指創作、寫作或背誦詩歌的人。
1. 詩骨:指詩歌的内在結構或核心。
2. 詩魂:指詩歌中表達的靈魂或精神。
1. 詩廢:指失去詩歌的骨幹或核心。
2. 詩空:指詩歌中沒有實質内容或精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