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e solemn and just] 态度嚴正
因抗顔而為師。——唐· 柳宗元《答韋中立論師道書》
(1).猶正色。謂态度嚴正。 唐 柳宗元 《答韋中立論師道書》:“今之世不聞有師,有輒譁笑之,以為狂人。獨 韓愈 奮不顧流俗,犯笑侮,收召後學,作《師説》,因抗顔而為師。” 元 袁桷 《次韻伯庸十韻》:“抗顔躬蹇蹇,蒙頂髮星星。” 清 李漁 《玉搔頭·極谏》:“聞得今日還要蓆藁入朝,抗顔力諍。”後亦指為人之師。 清 黃景仁 《贈程生人中》詩:“抗顔已彌載,無術相蒸陶。”
(2).猶面對。 ********* 《“今”與“古”》:“即單就造紙術、印刷術的發明而論,已足以抗顔古人而無愧。”
“抗顔”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解析:
“抗顔”指态度嚴正、面色嚴肅不屈,常用于形容人堅持原則、不隨波逐流的神态。例如:
唐·柳宗元《答韋中立論師道書》提到韓愈“抗顔而為師”,即韓愈不顧世俗嘲笑,嚴肅認真地擔任老師角色。
态度嚴正
指神情莊重,不苟言笑。如宋代蘇轼《上劉侍讀書》中“抗顔高議,自以無前”,形容人嚴肅發表高見,氣勢凜然。
面對、不避讓
引申為直面挑戰或與古人比肩。如李大钊在《“今”與“古”》中提到造紙術、印刷術的發明“足以抗顔古人而無愧”,即表達今人成就不遜于古人。
“抗顔”既強調神态的嚴肅,也隱含精神上的不屈,是兼具形神描寫的古典詞彙。
抗顔是一個富有意味的詞語,由抗和顔兩個字組合而成。它可以拆分成部首折和頁,筆畫總共有10畫。
抗顔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至古代漢語。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抗的寫法是執箕手小,顔的寫法是風字旁下半部與日字旁組合。古代人們用這個詞來形容一個人拒絕低頭向别人示弱,堅持自己的原則與信仰。
在繁體字中,抗顔的寫法與簡體字相近無異,隻是字形稍有不同。
以下是一些例句,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抗顔這個詞:
他在逆境中抗顔不屈,永不言棄。
她面對困難時,始終保持着抗顔的勇氣。
這個年輕人堅守自己的信仰,抗顔而立。
抗顔這個詞的意義非常深遠,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的氣魄與堅定。除了抗顔外,還有一些類似的詞語可以用來表達相似的意思,如抗命、堅貞不屈、正氣凜然等。
與抗顔相反的詞語是卑顔、低頭、屈膝,它們表示一個人在面對困難時退縮、屈服或低下頭來向别人示弱。
總之,抗顔是一個充滿力量和勇氣的詞語,它代表着一個人對于自己原則和信念的堅守,不屈服于壓力和困難。無論何時何地,我們都應該保持抗顔的精神,勇敢地去追求自己的夢想。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