頓斃的意思、頓斃的詳細解釋
頓斃的解釋
(1).倒斃。《後漢書·陳龜傳》:“ 龜 臨行,上疏曰:‘臣 龜 蒙恩累世,馳騁邊垂、雖展鷹犬之用,頓斃 胡 虜之庭,魂骸不返,薦享狐狸,猶無以塞厚責,荅萬分也。’” 北齊 顔之推 《還冤記·羊聃》:“若不堪難忍之痛,以緻頓斃,朕亦何顔以寄?”
(2).指倒斃的人。《晉書·石季龍載記上》:“今或盛功于耘藝之辰,或煩役于收穫之月,頓斃屬途,怨聲塞路,誠非聖君仁後所忍為也。”
詞語分解
- 頓的解釋 頓 (頓) ù 很短時間的停止:停頓。頓宕。抑揚頓挫。 忽然,立刻,一下子:頓然。頓即。頓悟。茅塞頓開。 叩,跺:頓首再拜。 處理,設置:安頓。整頓。 疲乏:困頓。勞頓。 書法上指運筆用力向下而暫不移
- 斃的解釋 斃 (斃) ì 死:斃命。擊斃。 仆倒:“鄭人擊簡子中肩,斃于車中”。 筆畫數:; 部首:比;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頓斃”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頓斃”讀作dùn bì,字面意思是突然倒斃,指因突發原因(如疾病、暴力、過度勞累等)導緻的驟然死亡。在古籍中常用來描述人或動物突然死亡的狀态,例如《後漢書·陳龜傳》中“頓斃胡虜之庭”即指戰死沙場。
二、詳細解釋
-
字面意義
- 動詞用法:表示“突然死亡”或“倒下後死亡”。例如《晉書·石季龍載記》中“頓斃屬途”描述百姓在勞役途中倒下死亡的情景。
- 名詞用法:指“倒斃的人”,如《晉書》提到的因繁重勞役而死亡的民衆。
-
引申含義
現代語境中,個别資料(如)将其解釋為成語,比喻“因突發事件或困擾突然停止行動”。但這一用法在傳統文獻中較少見,更多是字面含義的擴展。
三、用法與示例
- 古籍例句:
《後漢書》載:“臣龜……雖展鷹犬之用,頓斃胡虜之庭”,形容将士戰死沙場。
《還冤記》中“頓斃”指受刑者因痛苦而突然死亡。
- 現代造句:
“饑荒導緻災民頓斃于途”,強調非正常死亡的突然性。
四、補充說明
“頓”在詞中表示“突然、短暫停止”,“斃”指“死亡”,組合後強化了死亡的突發性。需注意該詞多用于書面或曆史描述,日常口語中較少使用。
如需進一步考證古籍原文,可參考、等來源的引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頓斃》是一個常用詞語,意思是突然死亡或猝死。它的拆分部首是“立”和“殳”,共有10畫。這個詞語來源于古代的描述方式,形容人或動物因突發的原因而猝死。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是「頓斃」。古時候,這個詞語的常用寫法是「麼畢」,也有使用「俄畢」的寫法。一個例句可以是:他昨天突然頓斃了,大家都感到非常震驚。
其他以「頓斃」為詞根的詞語有很多,比如「頓挫」和「斃命」等。近義詞可以是「猝死」和「不幸身亡」。反義詞大概沒有直接的詞語可以表示,因為它表示一個意外的死亡,與正常的生死過程相對立。
希望這些回答能夠幫到你!如果還有其他問題,我很樂意繼續回答。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