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保不準的意思、保不準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保不準的解釋

說不定,可能。如:聽他的口音,保不準是 陝北 一帶的人。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保不準"是一個常用的漢語口語詞彙,主要用于表達對某事發生可能性的不确定或推測,強調沒有十足的把握。以下是基于權威漢語詞典和語言學資料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保不準 表示“不能保證;說不定;有可能發生(但不确定)” 的含義,常用于推測未來可能發生的情況,帶有主觀判斷的傾向。

權威出處:


二、語法結構與用法

  1. 作狀語或獨立分句

    • 例句:“今天保不準會下雨。”(作狀語,修飾謂語“會下雨”)
    • 例句:“保不準,他早就知道這件事。”(獨立分句,表推測)

      語法依據:

      呂叔湘《現代漢語八百詞》提到,“保不準”屬于“情态副詞”,常置于句首或謂語前,表達對可能性的弱肯定。

  2. 常與“會”“要”“能”等助動詞連用

    如:“保不準他會遲到”“保不準要出事”,強化對未來事件的推測語氣。


三、語義辨析與近義詞對比

詞彙 語義側重 确定性程度 使用場景
保不準 主觀推測,無把握 較低 口語化,非正式
說不定 中性推測,可能性并存 中等 通用
有可能 客觀陳述存在概率 較高 正式與非正式均可
恐怕 擔憂性推測,常帶負面 中等 書面與口語

來源支持:

李明《漢語語氣副詞研究》指出,“保不準”隱含“說話人希望避免該結果”的傾向,區别于中性詞“說不定”。


四、權威語料與曆史演變


五、使用場景示例

  1. 預測不确定性事件

    “計劃趕不上變化,保不準明天臨時有事。”

  2. 表達擔憂或提醒

    “這麼晚出門,保不準會遇到危險。”

  3. 委婉否定他人斷言

    甲:“他肯定能成功。”

    乙:“保不準,市場競争太激烈了。”


參考文獻

  1.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M]. 商務印書館, 2016.
  2. 陳建民. 《現代漢語口語詞典》[M]. 語文出版社, 2004.
  3. 呂叔湘. 《現代漢語八百詞》[M]. 商務印書館, 1980.
  4. 李明. 《現代漢語語氣副詞研究》[J]. 語言教學與研究, 2007(4).
  5. 許寶華, 宮田一郎. 《漢語方言大詞典》[M]. 中華書局, 1999.

網絡擴展解釋

“保不準”是一個漢語口語化表達,主要用于表示對某事不确定或存在可能性。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釋義

    • 含義:表示“說不定”“可能”,用于推測不确定的情況。例如:“這天氣保不準下午會下雨”()。
    • 近義詞:或許、說不準、沒準
    • 反義詞:肯定、必定
  2. 用法特點

    • 多用于口語場景,語氣較隨意,如:“他保不準已經到車站了”()。
    • 可獨立成句,也可作狀語。結構為“保不+準”,其中“準”表示确定性。
  3. 例句解析

    • 例1:“聽口音保不準是陝北人”——通過特征推測可能性()。
    • 例2:“隔牆有耳,保不準秘密洩露”——提示潛在風險()。
  4. 權威性說明

    • 漢典等詞典将其标注為拼音bǎo bù zhǔn,注音ㄅㄠˇ ㄅㄨˋ ㄓㄨㄣˇ()。

如需更多近義詞或例句,可參考滬江詞典()及漢語大詞典相關條目()。

别人正在浏覽...

谙究霸閏之朝茇舍北陵撥甩草碼呈控出乎意外打呼噜誕漫等壓線滌塲二妃煩惱魔副葉鳏寡孤茕蠱惑人心涵忍泓碧懷私減輕接班節文極頭麻化九法緝學距國開月鍞锵爛蒸樂容略有料綽口錄放羅鏡旅榇旅恨馬革裹屍馬祖末用拍節缥酒蠯蛤皮軒瓊琯騎上老虎榮銜色膽包天世器失死手腳乾淨順氣丸屬書祀貢算進遂賢探揣我師禽洿辱仙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