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喻指令人悲哀的末路。 唐 杜甫 《早發射洪縣南途中作》詩:“茫然 阮籍 途,更灑 楊朱 淚。” 唐 賈至 《送王員外赴長沙》詩:“共歎 虞翻 狂,同悲 阮籍 途。”亦省作“ 阮途 ”。 唐 羅邺 《聞友人入越幕因以詩贈》:“正哭 阮 途歸未得,更聞 江 筆赴嘉招。” 清 李漁 《閑情偶寄·頤養·行樂》:“奚事哭泣 阮 途,而為乘槎馭駿者所竊笑哉?”
“阮籍途”是一個源自曆史人物的成語,主要用來形容人生道路的迷茫或悲哀處境。以下是詳細解釋:
阮籍生平
阮籍(210—263年)是三國時期魏國詩人、“竹林七賢”之一。他早年喪父,家道中落,雖有濟世之志,但目睹司馬氏與曹魏的權力鬥争後,選擇以醉酒、避世等方式保全自身。
“途”的象征
阮籍常駕車漫遊,行至無路時痛哭而返,這一行為被後人視為他精神困境的寫照,衍生出“窮途之哭”的典故,與“阮籍途”意義相通。
詩句例證:
唐代杜甫《早發射洪縣南途中作》:“茫然阮籍途,更灑楊朱淚。”
賈至《送王員外赴長沙》:“同悲阮籍途。”
(引用說明詩人對人生困頓的共情。)
用法場景:
多用于文學或議論中,形容理想受挫、前路迷茫的境遇,或表達對他人遭遇的悲憫。
“阮籍途”融合了阮籍的個人經曆與後世的文化解讀,既反映了個體在亂世中的掙紮,也成為中國文化中象征迷茫與悲哀的經典意象。如需進一步了解阮籍生平,可參考權威曆史文獻或《詠懷詩》相關研究。
《阮籍途》是一個四個字的詞語。
拆分部首:阜, 竹, 隹, 辵
拆分筆畫:16畫
《阮籍途》一詞出自中國古代文學名著《世說新語》。阮籍是東漢末年的一位文學家和政治家,他被稱為“倜傥之士”。途這個字指的是“道路”或者“途徑”,引申為“人生道路”。
《阮籍途》的繁體字為阮脊途。
在古代,阮籍途的寫法和現代寫法略有不同,具體為:阮脊途。
1. 阮籍途乃是人生之道。
2. 他苦苦思索,尋找着自己的阮籍途。
1. 阮籍之道
2. 迷茫之途
1. 阮脊道
2. 人生之途
1. 歧路
2. 荒迷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