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阮籍途的意思、阮籍途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阮籍途的解釋

喻指令人悲哀的末路。 唐 杜甫 《早發射洪縣南途中作》詩:“茫然 阮籍 途,更灑 楊朱 淚。” 唐 賈至 《送王員外赴長沙》詩:“共歎 虞翻 狂,同悲 阮籍 途。”亦省作“ 阮途 ”。 唐 羅邺 《聞友人入越幕因以詩贈》:“正哭 阮 途歸未得,更聞 江 筆赴嘉招。” 清 李漁 《閑情偶寄·頤養·行樂》:“奚事哭泣 阮 途,而為乘槎馭駿者所竊笑哉?”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阮籍途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典故詞彙,其含義可從本義和引申義兩個層面理解:

  1. 本義(曆史典故): 指魏晉時期名士阮籍(210年—263年)駕車出行時,不循常規道路,任由馬匹隨意行走,直至走到無路可通之處(窮途),便恸哭而返的行為。這一行為記載于《晉書·阮籍傳》:“時率意獨駕,不由徑路,車迹所窮,辄恸哭而返。”。它生動地反映了阮籍身處魏晉易代之際,政治高壓、理想幻滅、内心極度苦悶與彷徨的狀态。其“窮途之哭”并非僅為個人失路,更是對時代黑暗、人生困局與精神無路可走的悲怆宣洩。

  2. 引申義(文學象征): 在文學和文化語境中,“阮籍途”及其核心意象“窮途之哭”被賦予了更廣泛的象征意義:

    • 人生困頓與失意: 象征人在現實或精神層面遭遇絕境、走投無路的悲苦心境。如唐代詩人王勃在《滕王閣序》中感歎:“阮籍猖狂,豈效窮途之哭?”,即以阮籍的典故反襯自己的豁達,但也點明了“窮途”作為人生困境的普遍象征。
    • 對現實的不滿與反抗: 阮籍的“不由徑路”暗含了對世俗禮法、既定規則的反叛,“窮途之哭”則是對不合理現實的控訴。因此,“阮籍途”也常用來表達一種憤世嫉俗、不願同流合污卻又無可奈何的複雜情感。
    • 放達不羁的名士風度: 其率性獨行、不拘禮法的行為本身,也被視為魏晉名士放達、任誕風度的體現,盡管其内核是深沉的痛苦。

現代用法: 在現代漢語中,“阮籍途”或“窮途之哭”主要作為典故使用,常見于文學作品、評論文章或對曆史人物的描述中,用以形容極度悲憤、絕望或面臨重大精神困境的狀态,帶有濃厚的文學色彩和曆史厚重感。其核心在于表達一種面臨絕境、理想幻滅、精神無依的深重悲怆與無奈。

參考資料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阮籍途”是一個源自曆史人物的成語,主要用來形容人生道路的迷茫或悲哀處境。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詞源與曆史背景

  1. 阮籍生平
    阮籍(210—263年)是三國時期魏國詩人、“竹林七賢”之一。他早年喪父,家道中落,雖有濟世之志,但目睹司馬氏與曹魏的權力鬥争後,選擇以醉酒、避世等方式保全自身。

    • 政治态度:拒絕司馬昭聯姻、托病辭官,最終被迫擔任閑職(如“步兵校尉”),内心充滿矛盾。
    • 文學成就:創作《詠懷詩》八十二首,抒發對現實的無奈與苦悶,成為五言詩的重要奠基者。
  2. “途”的象征
    阮籍常駕車漫遊,行至無路時痛哭而返,這一行為被後人視為他精神困境的寫照,衍生出“窮途之哭”的典故,與“阮籍途”意義相通。


文學引用與用法


“阮籍途”融合了阮籍的個人經曆與後世的文化解讀,既反映了個體在亂世中的掙紮,也成為中國文化中象征迷茫與悲哀的經典意象。如需進一步了解阮籍生平,可參考權威曆史文獻或《詠懷詩》相關研究。

别人正在浏覽...

谙事拜将封侯拜龍牌八帙不豐不儉不聊補子摻扶撤瑟赤虬大雪山脈點頭哈腰洏洏墳包風塵之會冠履倒置龜繩過秤鴻飛雪爪後土講台景狀踡局倦苦慷爽課則狂副使浪翁量衷籠絆螺子筆麻瘋買賦夢筆生花孟戲牛馬噴玉淺白箝揣情誼跫音跂跂乞士欺僞熱趕稔轉宂吏蕤鮮恕思輸小私教鎖細逃敗同進士出身吞聲飲泣違阙無令小蛾娭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