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史的意思、十史的詳細解釋
十史的解釋
唐 時,《三國志》、《晉書》、《宋書》、《南齊書》、《梁書》、《陳書》、《魏書》、《北齊書》、《周書》、《隋書》十部正史合稱“十史”。 清 錢大昕 《十駕齋養新錄·十三史十史》:“十史者,自 三國 至 隋 十代之史, 馬 、 班 、 範 三家不在其數。”
詞語分解
- 十的解釋 十 í 數名,九加一(在鈔票和單據上常用大寫“拾”代)。 表示多、久:十室九空。 表示達到頂點:十足。十成。 筆畫數:; 部首:十; 筆順編號:
- 史的解釋 史 ǐ 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發展過程,亦指記述、研究這些的文字和學科:曆史。通史。斷代史。近代史。世界史。文學史。史詩。史部(古代圖書分類的一大部類,包括各類曆史著作)。史壇。史評。史前(沒有書面記錄的
專業解析
"十史"是中國古代史學史上的一個重要概念,特指唐代以前形成的十部紀傳體正史的總稱。這一概念的形成與唐代史學家劉知幾在《史通》中的論述密切相關,是"十三史"概念形成前的重要階段。以下從漢語詞典釋義角度詳細解釋:
一、基本定義
"十史"指從《三國志》到《隋書》的十部正史,具體包括:
- 《三國志》(晉·陳壽):記載魏、蜀、吳三國曆史。
- 《後漢書》(南朝宋·範晔):記述東漢一朝史事。
- 《宋書》(梁·沈約):記錄南朝劉宋政權。
- 《南齊書》(梁·蕭子顯):記載南朝蕭齊王朝。
- 《梁書》(唐·姚思廉):記述南朝梁代曆史。
- 《陳書》(唐·姚思廉):記載南朝陳朝史事。
- 《魏書》(北齊·魏收):記錄北朝北魏政權。
- 《北齊書》(唐·李百藥):記載北朝北齊曆史。
- 《周書》(唐·令狐德棻):記述北周王朝。
- 《隋書》(唐·魏徵等):記載隋朝興亡。
注:此分類以唐代史學家劉知幾《史通》為據,區别于"前四史"(《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或後世"二十四史"。
二、概念源流與學術地位
-
唐代史學體系的産物
"十史"概念形成于唐代,是官方對前代史書的系統整合。唐代設史館修史,将南北朝至隋的斷代史納入正史體系,并合稱為"十史"(見《史通·古今正史》)。
唐代史學家劉知幾在《史通》中明确将《三國志》至《隋書》歸為"十代"之史,奠定了這一分類的權威性。
-
"正史"地位的确立
唐代将"十史"與《史記》《漢書》《後漢書》并列為科舉考試科目(見《新唐書·選舉志》),标志着其官方正史地位的鞏固,為宋代"十三史""十七史"的擴展奠定基礎。
三、學術價值
- 南北朝曆史的核心載體:十史完整保存了魏晉南北朝至隋的政治、經濟、文化史料,尤以《魏書》《宋書》對民族融合、制度變遷的記載最為珍貴。
- 紀傳體史書的範式:其編纂體例(本紀、列傳、志、表)成為後世正史模闆,如《隋書》"經籍志"開創四部分類法,影響深遠。
- 唐代史學思想的體現:唐代史家通過修纂《梁書》《陳書》等,貫徹"以史為鑒"理念,強調政權興衰的警示意義。
四、權威參考來源
- 《史通》(唐·劉知幾):中國首部系統性史學理論著作,明确"十史"範疇。
- 《中國曆史大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十史"詞條釋義及書目構成。
- 《隋書·經籍志》:著錄唐代以前史籍,反映十史在初唐的文獻地位。
- 《舊唐書·經籍志》《新唐書·藝文志》:記錄十史在唐代的流傳與官方認可。
說明:以上文獻可通過中國國家圖書館"中華古籍資源庫"(www.nlc.cn)或"國學大師"(www.guoxuedashi.com)平台查閱原始記載。
網絡擴展解釋
“十史”是中國古代對十部正史文獻的合稱,其具體定義在不同曆史時期有所差異。以下是綜合各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核心定義
根據多數文獻記載(),十史特指唐代官方認定的十部正史:
- 《三國志》(晉·陳壽)
- 《晉書》(唐·房玄齡等)
- 《宋書》(梁·沈約)
- 《南齊書》(梁·蕭子顯)
- 《梁書》(唐·姚思廉)
- 《陳書》(唐·姚思廉)
- 《魏書》(北齊·魏收)
- 《北齊書》(唐·李百藥)
- 《周書》(唐·令狐德棻)
- 《隋書》(唐·魏徵等)
二、曆史背景
- 時間範圍:主要記載三國至隋朝(220-618年)的曆史事件。
- 學術地位:清代學者錢大昕在《十駕齋養新錄》中指出,這十部史書是研究魏晉南北朝至隋代曆史的核心文獻,與《史記》《漢書》《後漢書》并稱時形成更完整的體系。
三、其他解釋差異
部分文獻(如)将《史記》《漢書》《後漢書》《舊唐書》《新唐書》等納入“十史”,這可能是對“二十四史”概念的局部引用或誤植。建議優先采用唐代官方定義。
四、學術價值
這些史書系統記錄了政治制度、軍事戰争、經濟變遷和文化發展,是研究中國中古時期的重要原始資料。如需完整列表或具體内容,可參考《十駕齋養新錄》等古籍考據著作。
别人正在浏覽...
暗場亳宮獊囊車燈乘龍配鳳楚明光當不得彈無虛發雕麗梵世浮子鋼勻龔工公衆投資基金骨嵓嵓涵管悍人畫礎火力圈火判蹇羝蹇谔匪躬江渡健吏姣色驚黩究心眷齒眷懷欬唾成珠剋架榼藤隸齒躐纓李膺杯買路錢蔑倫悖理蜜甘瀑布嘁嘁喳喳柔毛瑞車騷話騷頭生拘識别泰米爾語談經探訊透脫拖船杌樗五反相風使帆險盭獻儀哓喋嚣哄笑窩析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