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燕的意思、北燕的詳細解釋
北燕的解釋
(1).國名。 周 代諸侯國名,在今 河北省 薊縣 一帶。《春秋·襄公二十九年》:“ 齊 高止 出奔 北燕 。”《史記·燕召公世家》:“ 周武王 滅 紂 ,封 召公 於 北燕 。” 三國 魏 曹植 《七啟》:“故 田光 伏劍於 北燕 , 公叔 畢命於 西秦 。”
(2).國名。指 秦 末農民大起義中, 韓廣 重建之 燕國 。《文選·陸機<漢高祖功臣頌>》:“乃眷 北燕 ,遂表 東海 。” 李善 注引《漢書》:“ 信 用 廣武君 策,發使使 燕 , 燕 從風而靡。”
(3). 太平天囯 謂 清朝 的京城。 太平天囯 《貶直隸省為罪隸省诏》:“今朕既貶 北燕 地為妖穴,是因妖現穢其地,妖有罪,地亦因之有罪,故并貶 直隸省 為 罪隸省 。”
詞語分解
- 北的解釋 北 ě 方向,早晨面對太陽,左手的一邊,與“南”相對:北方。北辰(古書指北極星)。北上(古代以北為上,後指去本地以北的某地,與“南下”相對)。北極星(出現在天空北部的一顆亮星,人常靠它辨别方向)。北國
- 燕的解釋 燕 à 鳥類的一科,候鳥,常在人家屋内或屋檐下用泥做巢居住,捕食昆蟲,對農作物有益:燕爾(形容新婚夫婦親睦和美的樣子)。燕好(常用以指男女相愛)。燕侶。燕雀處(?)堂(喻居安而不知遠慮,臨禍卻不能自知
網絡擴展解釋
“北燕”一詞在不同曆史時期有不同含義,以下是綜合解釋:
一、周代諸侯國
指周武王滅商後分封的姬姓諸侯國,召公奭為始封君,都城在薊(今北京西南)。其疆域涵蓋今河北北部至遼甯西部,戰國時期成為“七雄”之一。
二、十六國時期政權(407-436年)
-
建立背景
由漢人馮跋推翻後燕慕容熙統治後建立。初擁立高雲(慕容雲,高句麗人)為天王,定都龍城(今遼甯朝陽),後馮跋繼位。
-
疆域與民族
控制今遼甯西南部及河北東北部,以漢人為主,融合鮮卑、高句麗文化,是北方漢化程度較高的政權。
-
文化特征
- 設立太學,推行儒學教育,保存大量中原典籍。
- 工匠技藝突出,紡織、冶金等技術在北方領先。
-
滅亡
436年被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所滅,末代君主馮弘南逃投奔劉宋,部分文化成果隨之南傳。
三、其他含義
- 秦末燕國:韓廣在農民起義中重建的燕國(都城薊縣)。
- 太平天國時期:指清朝京城(北京)。
提示:若需更詳細年表或文化細節,可參考《魏書》《晉書》等史籍,或查看網頁中的專題分析。
網絡擴展解釋二
北燕(Běi yān)是一個漢字詞組,由兩個字組成。下面來解釋一下它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以及它的來源和一些相關信息。
首先是拆分部首和筆畫。北字的拆分部首是匕,它的筆畫數是2;燕字的拆分部首是火,它的筆畫數是9。
北燕這個詞來源于中國曆史上的北燕國。北燕國是在東漢末年(公元184年至公元235年)由中原北部人劉竟建立的政權。這個國家的位置在今天的河北、山西和内蒙古地區。北燕在當時的政治局勢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北燕這個詞的繁體寫法與簡體寫法一樣,都是「北燕」。
關于古時候漢字的寫法,我了解到在西漢時期,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不過,關于北燕這個詞的古代寫法,我暫時沒有找到相關的資料。
以下是一個例句,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北燕這個詞:北燕的建立為當時的政治局勢帶來了重大的變化。
至于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等,我也無法給出具體的答案。北燕作為一個專有名詞,我暫時沒有找到與之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如果你還有其他問題,我樂意繼續幫助你。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