阏逢的意思、阏逢的詳細解釋
阏逢的解釋
亦作“ 閼蓬 ”。十幹中“甲”的别稱,用以紀年。《爾雅·釋天》:“太歲在甲曰閼逢。”《淮南子·天文訓》:“寅,在甲曰閼蓬。” 高誘 注:“言萬物鋒芒欲出,擁遏未通,故曰閼蓬也。” 清 洪亮吉 《晉太康三年地志王隱晉書地道志後叙》:“先生以 亮吉 麤知湛濁,稍别廣輪,每成志地之書,輒預校讐之役,閼逢執徐歲,壯月,所校《太康志》、《地道志》二卷刊成,授簡賓筵,命書後序。”
詞語分解
- 阏的解釋 阏 (閼) è 壅塞:阏塞。阏積。阏絕(遏止,禁絕)。 筆畫數:; 部首:門; 筆順編號:
- 逢的解釋 逢 é 遇到:逢遇。久别重逢。逢兇化吉。狹路相逢。 迎合,巴結:逢迎。逢君之惡。 姓。 遇遭 筆畫數:; 部首:辶;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阏逢”是中國古代曆法中用以紀年的術語,屬于天幹地支系統的一部分。以下是詳細解釋:
-
基本定義
阏逢是十天幹中“甲”的别稱,用于太歲紀年法。根據《爾雅·釋天》記載:“太歲在甲曰阏逢”(),意為當太歲運行到天幹“甲”對應的年份時,稱為“阏逢年”。例如,甲子年可表述為“阏逢困敦”(地支“子”對應的别稱)。
-
詞源與含義
該詞源于古人對自然現象的觀察和哲學理解。“阏”有“阻塞”“遏制”之意,“逢”則指“相遇”“萌發”。《淮南子·天文訓》注釋中提到“萬物鋒芒欲出,擁遏未通”,形容甲年時萬物初生但未完全舒展的狀态()。
-
應用與演變
- 紀年功能:古代将天幹(甲、乙、丙等)與地支(子、丑、寅等)組合成六十甲子,阏逢作為天幹“甲”的代稱,常見于曆史文獻,如清代洪亮吉的《晉太康三年地志》中即用此紀年法()。
- 文化影響:該體系不僅在中國使用,也影響了日本、韓國等東亞國家的傳統曆法()。
-
現代使用
現今主要用于研究古籍、曆史文獻或特定文化場合(如傳統曆法推算),日常生活中則以數字紀年為主。
阏逢是古代天幹“甲”的雅稱,承載着中國傳統曆法與自然哲學的雙重意義,反映了古人對時間與自然規律的理解。
網絡擴展解釋二
阏逢(é fēng)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阻隔、阻擋。它的部首是門(mén)和土(tǔ),它的總筆畫數是10畫。阏逢這個詞的來源比較古老,據說最早可以追溯到《周禮》一書中的記載。在繁體字中,阏逢的寫法仍然是「閼逢」。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阏逢這個詞在古代的寫法是「閼・逢」。這種寫法比較特别,其中的「・」代表了十畫的橫折,分别表示了門和土這兩個部首。
下面是一個關于阏逢的例句:他的計劃因為阏逢而無法實施。
阏逢這個詞的組詞有很多,比如阏逢難晤、阏逢羅绮、阏逢雜遝等等。近義詞有阻隔、阻擋,反義詞則可以是暢通。
希望這些信息能夠滿足你的需求!如果你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告訴我。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