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猶通義。 漢 劉向 《說苑·奉使》:“夫殺6*人之使,絶人之謀,非古今通議也。”《宋書·顔延之傳》:“道者,贍富貴同貧賤,理固得而齊。自我喪之,未為通議。” 宋 蘇轼 《繳楚建中戶部侍郎詞頭狀》:“七十緻仕,古今通議。”參見“ 通義 ”。
(2).共同商議。《後漢書·朱晖傳》:“是時穀貴,縣官經用不足,朝廷憂之……於是詔諸尚書通議。”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通議漢語 快速查詢。
“通議”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通義
指普遍適用的道理或共識。例如:
共同商議
表示集體讨論或決策。例如:
如需進一步考證古籍原文或官職制度,可參考《後漢書》《宋書》等文獻。
通議(tōng yì)是一個漢語詞彙,由「通」和「議」兩個字組成。
「通」字的部首為「辶」,總共有6個筆畫。「議」字的部首為「言」,總共有5個筆畫。
「通議」一詞源于古代的政府會議制度。在古代,通議是君主與大臣們商讨國家重要事務的一種形式,用以達成共識。
「通議」的繁體字為「通議」。
在古代漢字書法中,「通議」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變化。比如有的書法作品中,「議」字可能會寫成「議」。
他們經過多次通議後,終于達成了共識。
通告、通行、通知、協議、讨論
商讨、協商、磋商、會商
單方面、獨斷、傲慢、排斥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