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詩國的意思、詩國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詩國的解釋

詩的國家;詩的境域。 唐 白居易 《見殷堯藩侍禦<憶江南>詩三十首詩中多叙蘇杭勝事餘嘗典二郡因繼和之》:“境牽吟詠真詩國,興入笙歌好醉鄉。” 清 俞樾 《紅葉讀書樓雅集圖序》:“一時鏖戰酒兵,尋盟詩國者,或 溫八叉 之詩格,或 柳三變 之詞華。”《詩刊》1976年第一期:“我們偉大的國家被稱為‘詩國’,曆史上産生了無數優秀的詩篇。”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詩國"是漢語文學史中的專有名詞,指以詩歌創作成就著稱的國家或文化體系,特指中國在特定曆史時期形成的詩歌文化巅峰狀态。該概念包含三層核心内涵:

一、詞源釋義 據《漢語大詞典》釋義,"詩國"最早見于明清文論,專指唐代詩歌鼎盛時期形成的文化現象,字面意為"詩歌的國度"。其構詞法采用"詩+國"的偏正結構,"國"在此處引申為文化疆域或精神共同體。

二、曆史維度

  1. 朝代指代:特指唐朝(618-907年),該時期登記在冊詩人超過三千五百位,現存詩作五萬餘首,形成全民賦詩的文化景觀。《全唐詩》記載,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僧侶歌伎皆參與創作,構成獨特的文學國度。
  2. 詩體發展:涵蓋古體詩、近體詩(律詩、絕句)、樂府詩等完整體系,李白、杜甫等大家确立的審美範式影響東亞漢字文化圈逾千年。

三、文化象征

  1. 藝術精神:王國維《人間詞話》指出,詩國代表着"境界說"的美學追求,将詩歌視為民族精神的載體,形成"詩教"傳統。
  2. 現代轉譯:錢鐘書《談藝錄》延伸其概念,認為詩國精神貫穿宋詞、元曲等後續文體,構成中華文化的詩性基因鍊。

主要參考文獻:

  1.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漢語大詞典》[Z]. 上海辭書出版社, 2011.
  2. 袁行霈.《中國文學史》[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4.
  3. 錢鐘書.《談藝錄》[M]. 中華書局, 1984.
  4. 王國維.《人間詞話》[M]. 中華書局, 2009.

網絡擴展解釋

“詩國”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曆史語境和現代用法兩個層面理解:

一、基本釋義

拼音:shī guó
字面含義:指詩歌創作繁榮的國度或充滿詩意的境域。例如唐代白居易在《見殷堯藩侍禦<憶江南>詩三十首》中寫道:“境牽吟詠真詩國”,形容江南地區詩歌氛圍濃厚。

二、引申含義

  1. 對中國的美稱
    現代語境中,“詩國”常被用來代指中國,源于中國悠久的詩歌傳統和豐富的詩詞遺産。例如《詩刊》1976年首期刊文提到:“我們偉大的國家被稱為‘詩國’,曆史上産生了無數優秀的詩篇”。
    這一用法強調了中國作為文明古國,從《詩經》、楚辭到唐詩宋詞,詩歌貫穿了文化發展的脈絡。

  2. 文化象征意義
    清代學者俞樾在《紅葉讀書樓雅集圖序》中描述文人雅集時,用“尋盟詩國”比喻以詩歌為紐帶的文化交流場景,體現詩歌在傳統文化中的核心地位。

三、使用場景

注:不同語境下含義側重不同,需結合具體文本分析。如需進一步考據,可參考漢典或詩詞古文網的原始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慠民百年大業蚌淚冰銷毖重布裘唱導嘲弄陳耕摧塌冬裝抖威風斷種風教婦人醇酒感恩圖報共蒂蓮工人挂履攱閣國舅海市蜃樓寰瀛圖嘉靖八才子間接嚼頭積弊徑絕謹閱狷行考言課題空氣口弦陵岡臨祭盲風晦雨門台炮眼澎漲飄鼓窮侈極欲旗器深知灼見市場石鱗侍弄事樞視掌飾智矜愚說知書帕本厮耨宿楚宿廬跳天唆地徒流旺季微法先入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