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退朝休息而從容自得。語本《詩·召南·羔羊》:"退食自公,委蛇委蛇'"朱熹集傳;"退食,退朝而食于家也。自公,從公門而出也。委蛇,自得之貌。"
“退食委蛇”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來源中存在一定差異,需結合權威資料綜合解釋:
核心解釋
該成語源自《詩經·召南·羔羊》中的“退食自公,委蛇委蛇”,本義指退朝後在家用餐,神态從容自得。朱熹在《詩集傳》中注解:“退食”指退朝後回家進食,“委蛇”形容儀态悠閑舒展。
現代引申義
可泛指官員處理公務後回歸日常生活時的從容狀态,或更廣泛地形容人處事不慌不忙、淡定自若。
部分詞典(如)将其解釋為“因恐懼失去食欲”,這一說法與經典出處及多數權威來源(如漢典、滬江詞典)相悖。可能源于對“委蛇”一詞的誤讀:
建議在實際使用中優先參考《詩經》原典及權威古籍注解,避免混淆現代衍生義與古典本義。
《退食委蛇》是一個成語,意思是用自己的言行或表現,招緻他人的不滿或批評。
《退食委蛇》的部首為食,總筆畫為17畫。
《退食委蛇》最早出現在《後漢書·隗傕傳》中,形容隗傕挾天子以令諸侯,自作威福、恣意妄為。
《退食委蛇》的繁體字為「退食委蛇」。
古時候《退食委蛇》的寫法為「退食委鴍」。
他的無禮行為退食委蛇,引起了許多人的不滿。
組詞:退食、委曲求全、蛇蠍心腸。
近義詞:得罪衆人、作威作福、自诩自負。
反義詞:謙遜有禮、謹言慎行、得到他人認可。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