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府衙的意思、府衙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府衙的解釋

府一級的衙門。 宋 吳自牧 《夢粱錄·立春》:“ 臨安府 進春牛于禁庭,立春前一日,以鎮鼓鑼吹妓樂迎春牛往府衙前迎春館内。”《新編五代史平話·周史上》:“取了 郭威 招狀,解赴 潞州 府衙去聽候結斷。” 明 何良俊 《四友齋叢說·經三》:“餘亦數至府衙,即相留竟日,所談皆學業,不及公事。”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府衙是古代中國地方行政機構的核心場所,兼具辦公與居住功能,其釋義可從以下角度展開:

一、字義與基本釋義

  1. “府”的本義

    指官署或官吏辦公處所。《說文解字》釋“府”為“文書藏也”,引申為管理文書檔案的官署。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7卷 第102頁)

  2. “衙”的起源

    初指列隊儀仗,唐代起專指官署。《集韻》載:“衙,官署之稱。”

    來源:中華書局《古代漢語詞典》

  3. 複合詞釋義

    “府衙”特指府級行政長官(知府)的辦公官署及住所,為地方行政、司法、稅收的中心。

    來源:《中國曆史大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二、曆史功能與結構特征

  1. 行政等級定位

    明清時期介于省、縣之間,如順天府(北京)、奉天府(沈陽)。知府為正四品官,統領數縣。

    來源:《明史·職官志》《清史稿·職官志》

  2. 建築規制

    遵循“前朝後寝”布局:

    • 大堂:審理案件、舉行儀式(如“明鏡高懸”匾額)
    • 二堂:日常公務及機密議事
    • 内宅:知府及家眷居住區

      來源:國家圖書館《中國古建築圖解》

  3. 職能機構

    設“六房”對應中央六部:

    • 吏房(人事)、戶房(財稅)、禮房(教育祭祀)
    • 兵房(治安)、刑房(司法)、工房(工程)

      來源:台北故宮博物院《清代地方行政檔案研究》

三、文化引申與遺存實例

  1. 成語關聯

    “衙門八字開”喻指官府威儀,“打官司”源于衙署鳴鼓升堂程式。

    來源:《中華成語大辭典》

  2. 現存實物例證
    • 河南内鄉縣衙: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府衙建築群,大堂楹聯“欺人如欺天毋自欺也”彰顯司法倫理。

      來源:中國文化遺産研究院官網

    • 江蘇蘇州府衙遺址:宋代《平江圖》碑刻詳載其格局。

      來源:蘇州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蘇州通史》


權威參考文獻鍊接:

  1. 《漢語大詞典》線上版:http://www.hydcd.com
  2. 國家圖書館古籍庫:http://read.nlc.cn
  3. 中國文化遺産研究院:http://www.cach.org.cn
  4. 台北故宮博物院檔案:http://npm.gov.tw
  5. 蘇州市檔案館:http://archives.suzhou.gov.cn(明清府衙結構圖

網絡擴展解釋

“府衙”是中國古代地方行政機構的核心場所,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定義

“府衙”指府一級的行政衙門,即地方政府的辦公地點,相當于現代地級市的行政中心。例如《三國演義》中提到的“陶謙接著,共到府衙”即描述此類場所。

二、曆史沿革與職能

  1. 行政職能:負責地方行政、司法、財政等事務,知府(長官)需執行中央政令、維護治安、處理案件。
  2. 層級結構:明清時期,“府”介于省與縣之間,如明代臨安府衙管理軍事、科舉等事務。
  3. 建築特點:通常包含大堂(審理重大案件)、二堂(民事調解)、三堂(知府辦公及居住區),布局嚴謹對稱。

三、典型實例

南陽府衙是現存最完整的府級官署,始建于南宋,曆時五個朝代,共199任知府在此辦公。其建築融合南北風格,中軸對稱,體現了封建官署文化。

四、相關概念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府衙的保存現狀或職能細節,可參考南陽府衙等曆史遺迹的實地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愛賢念舊百萬雄師寶币碧澄擯絶嘈嚣層峙蟬露超類絕倫稱家傳餐搓手墊借鬥人對頭冤家反事飛跑格納個是歸總姑胥含利漢祖橫下心呵拍鶴紋紅叱撥圜法賄免溷澖交密濟濟跄跄計日而待考評拉賬煉質領章律服耐煩匏笙輕艑肉贅賽蘭三三制神工意匠慎厚實際上稅租屬絲熟卧塘丁稅天涯比鄰苕帚帖服外貌玩話聞韶霧泊小屈葉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