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瓦溜的意思、瓦溜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瓦溜的解釋

舊時制砂糖用的一種陶器。利用糖膏自身重力來分離糖蜜,取得砂糖。 明 宋應星 《天工開物·造白糖》:“﹝蔗汁﹞尚黃黑色,将桶盛貯,凝成黑沙,然後以瓦溜置缸上,其溜上寬下尖,底有一小孔,将草塞住,傾桶中黑沙于内,然後去孔中塞草,用黃泥水淋下,其中黑滓入缸内,溜内盡成白霜。”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瓦溜”是古代制糖工藝中使用的一種陶制工具,主要用于分離糖蜜與砂糖。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定義
    瓦溜是一種上寬下尖、底部有小孔的陶器,通過糖膏自身重力實現糖蜜分離。其原理是将含雜質的黑砂糖倒入瓦溜,利用重力使糖蜜從底部小孔流出,最終留下較純淨的白砂糖。

  2. 結構與功能
    根據《天工開物·造白糖》記載,瓦溜使用時需用黃泥水淋洗糖膏,加速糖蜜與砂糖的分離。其底部小孔最初用草堵塞,傾倒糖膏後拔草洩流,最終得到“白霜”(即白糖)。

  3. 曆史背景
    這一工具在明代已廣泛應用,宋應星在《天工開物》中詳細描述了其制作和使用方法,反映了古代制糖技術中對物理分離原理的巧妙運用。

瓦溜是傳統制糖工藝中的關鍵器具,通過陶器結構和重力作用實現糖的提純,體現了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

網絡擴展解釋二

瓦溜的意思

瓦溜,是一個多音字詞,可以表示一種回旋或旋轉的動作。它也可以表示物體迅速滾動的動作或者發出的聲音。此外,瓦溜還可以用來形容某件事情進行得非常順利和迅速。

拆分部首和筆畫

瓦溜的拆分部首是瓦和水,其中瓦為上面的部首,水為下面的部首。瓦溜的總筆畫數為13畫。

來源

瓦溜一詞最早出現在《現代漢語詞典》中,是在描述某個物體非常快地旋轉或者滾動的動作時使用的。

繁體

瓦溜的繁體字為「瓦溜」,保留了簡體字的形狀和結構。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瓦溜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由于古代漢字的變體較多,具體的寫法可能會因時代和地域而有所不同。

例句

1. 他一下子把石頭瓦溜了出去。

2. 孩子們在山坡上放風筝,風一吹,風筝就瓦溜得飛起來了。

組詞

瓦溜可以與其他字組合成很多組詞,例如:瓦溜地、瓦溜瓜、瓦溜子等。

近義詞

與瓦溜意思相近的詞有:滾動、旋轉、回旋等。

反義詞

與瓦溜意思相反的詞有:停止、靜止、固定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