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天明的意思、天明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天明的解釋

[daybreak;dawn] 天亮

天明登前途。——唐· 杜甫《石壕吏》

詳細解釋

(1).猶天命;天道。《書·大诰》:“用 寧王 遺我大寶龜,紹天明。”《左傳·哀公二年》:“ 範氏 、 中行氏 反易天明,斬艾百姓,欲擅 晉國 而滅其君。” 孔穎達 疏:“下事上,臣事君,法則天之明道;臣不事君是反易天之明道。”《墨子·尚同下》:“唯辯而使助治天明也。” 孫诒讓 間诂:“ 王 雲:天明,天之明道也。”

(2).天之光輝。指日、月、星等。《左傳·昭公二十五年》:“為父子、兄弟、姑姊、甥舅、昏媾、姻亞,以象天明。” 孔穎達 疏:“六親,父為尊嚴;衆星,北辰為長。六親和睦以事嚴父,若衆星之共北極,是其象天明也。”《周禮·春官·司常》“王建大常” 漢 鄭玄 注:“自王以下治民者,旗畫成物之象。王畫日月,象天明也。”

(3).謂天生的視覺能力。《韓非子·解老》:“人也者,乘於天明以視,寄於天聰以聽,託於天智以思慮。”

(4).謂天賦智慧。 明 方孝孺 《慎思堂銘》:“孰艱孰危?孰困寒餒?孰為昏迷,汩其天明?” 章炳麟 《訄書·原變》:“人迫之使入于幽谷,夭閼天明,令其官骸不得用其智力者,亦萎廢而為豦蜼。”

(5).尊稱帝王。《宋書·始安王休仁傳》:“謹案 劉休仁 苞蓄禍迹,事蔽於天明,竄匿沉姦,情宣於民聽。” 唐 韓愈 《魏博節度觀察使沂國公先廟碑銘》:“ 田侯 攝事,奉我天明。” 宋 王安石 《改撰詩義序劄子》:“昧冒天明,臣無任。”

(6).天亮。 唐 杜甫 《石壕吏》詩:“天明登前途,獨與老翁别。” 宋 歐陽修 《鵯鵊詞》詩:“紅紗蠟燭愁夜短,緑窗鵯鵊催天明。” 明 謝肇淛 《五雜俎·天部二》:“九日天明時,以片餻搭兒女頭額,更祝曰:‘願兒百事俱高。’”《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十七回:“一夜天翻來覆去,何曾合得着眼,天還沒亮就起來了,呆呆的坐到天明。”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天明”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根據語境不同有所差異,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1. 天亮、黎明
    指夜晚結束、太陽升起前的時刻,如“天明登前途”(唐·杜甫《石壕吏》)。這一含義在多個權威來源中被明确提及,是“天明”最常用的解釋。

二、引申含義

  1. 天命、天道
    古代文獻中常指自然規律或宇宙法則,如《尚書·大诰》中“紹天明”即指遵循天命。
  2. 天之光輝
    代指日、月、星辰等天體的光芒,象征自然界的明亮。
  3. 尊稱帝王或天賦能力
    • 曆史上曾用于尊稱帝王。
    • 也指天生的視覺能力或智慧,如“謂天賦智慧”。

三、文化與象征意義

  1. 新起點與希望
    在傳統文化中,“天明”常比喻人生新階段或機遇,如“杏花疏影裡,吹笛到天明”,傳遞出對未來的期待。

“天明”既可描述具體時間(天亮),也可表達抽象概念(天命、智慧),同時承載文化隱喻。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古籍引用,可參考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天明

《天明》這個詞是一個名詞詞組,表示黎明時分,指夜色漸漸消退,天開始亮起來的時刻,也可以用來形容清晨的景象。

拆分部首和筆畫

《天明》這個詞可以拆分為:氵(三點水)和日(太陽),其中氵是水的偏旁部首,日是太陽的偏旁部首。它的總筆畫數為13。

來源

《天明》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是由天和明兩個意義相近的詞組合而成。天代表天空或上蒼,明表示光明、明亮的意思。

繁體

《天明》這個詞的繁體字是「天明」,與簡體字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天明》這個詞在古時候的寫法可能是「天明」,但具體的寫法可能會因時代和書寫者的個别習慣而有所差異。

例句

1. 今天的天明格外美麗,金黃色的陽光灑滿大地,給人一種甯靜和溫暖的感覺。

2. 漁民們在天明的時候便出海打漁,希望能夠有豐收的收獲。

3. 在城市裡,天明時分大家都開始忙碌起來,車水馬龍,熱鬧非凡。

組詞

1. 旭日東升:形容太陽升起時的景象。

2. 天空:指地球上空的廣袤區域。

3. 晨光:清晨的光線。

近義詞

1. 日出:指太陽從地平線上升起來。

2. 早晨:指一天的開始,清晨。

3. 黎明:指夜晚過後,天亮的時刻。

反義詞

夜幕:指夜晚降臨後的黑暗。

黑暗:指缺乏光線和能見度的狀态。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