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百的意思、九百的詳細解釋
九百的解釋
(1).亦作“ 九伯 ”、“ 九陌 ”。 宋 、 元 、 明 時譏人癡呆、神氣不足。 宋 陳師道 《後山詩話》卷二三:“世以癡為九百,謂其精神不足也。”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三:“九百孩兒,休把人厮啈。” 元 無名氏 《馬陵道》第二折:“我問你,你是風魔呵是九伯?” 元 楊顯之 《酷寒亭》第三折:“言多語少,小人有些九陌風魔。”《明成化說唱詞話叢刊·包待制出身傳》:“休唱報牓郎君去,且唱 包公 九百人。”
(2).指計較瑣細事的人。 清 翟灝 《通俗編·數目》:“《愛日齋叢抄》:‘九百或取喻細瑣之為者。’……今猶以較論細瑣人為九百。”
(3).複姓。 漢 有 九百裡 。見《通志·氏族五》引《姓苑》。
詞語分解
- 九的解釋 九 ǔ 數目,八加一(在鈔票和單據上常用大寫“玖”代):九歸。 泛指多次或多數:九死一生。九霄雲外。 筆畫數:; 部首:丿; 筆順編號:
- 百的解釋 百 ǎ 數名,十個十(在鈔票和單據上常用大寫“佰”代):百步穿楊。百兒八十。百分比。 喻很多:百草。百貨。百姓(人民)。百般。百煉成鋼。百無聊賴。百廢俱興(塶 )。 筆畫數:; 部首:白;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九百”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數字含義
作為數詞,“九百”即表示數值900,是自然數中的一個單位,常見于日常生活或文獻中(如價格、數量等)。
二、古代特殊用法
-
譏諷癡呆或神氣不足
宋、元、明時期,“九百”被用作譏諷人癡呆、精神不足的俚語,類似于現代“二百五”的貶義表達。例如:
- 宋代陳師道《後山詩話》提到:“世以癡為九百,謂其精神不足也。”。
- 元代《董西廂》中也有“九百孩兒”的用法,暗指人愚鈍。
-
指計較瑣事之人
清代翟灏《通俗編》引《愛日齋叢抄》稱,“九百”可比喻過分糾纏細枝末節的人。
三、複姓
“九百”是曆史上的罕見複姓。例如:
- 漢代有名為“九百裡”的人物,見于《通志·氏族五》的記載。
四、其他引申
在文學作品中,“九百”有時指代數量或範圍,如《西京賦》中“小說九百”形容書籍衆多。
“九百”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核心含義包括數值、古代俚語及姓氏。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通俗編》《後山詩話》等文獻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九百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它的意思是“900”。下面是關于這個詞的一些具體信息:
拆分部首和筆畫:
- 拆分部首:九:丿(撇)部;百:白部
- 九的筆畫數:2畫
- 百的筆畫數:6畫
來源:
九百在現代漢字中出現非常頻繁,它是由數字“九”和“百”組合而成。在中國文化中,九百被視為一個具有特殊意義的數字,代表着富貴、繁榮和長壽。
繁體:
九百在繁體字中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沒有變化。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九百的寫法與現代基本相同,隻是一些筆畫的書寫形式略有差異。
例句:
1. 我得到了九百分的成績。
2. 那座大樓有九百米高。
組詞:
九百可以與其他數字和單位詞組合成許多詞語,如九百六十(960)、九百萬(900萬)等。
近義詞:
九百的近義詞包括九百度、九百種、九百個等。
反義詞:
九百的反義詞為零、一、十、億等,它們分别代表着不同的數值。
希望這些信息能滿足您的需求!如果您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