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元識微的意思、通元識微的詳細解釋
通元識微的解釋
通曉玄奧微妙的道理。 明 張居正 《禮樂記》:“昔者, 孔子 睹廟器而知持盈之理,聆琴音而思 文王 之德,倘有通元識微之士,能於器數之間,仰遡聖人之藴者,則有司存焉。”
詞語分解
- 通的解釋 通 ō 設有阻礙,可以穿過,能夠達到:通風。通天。通氣。通宵。通行。通過。通衢。貫通。四通八達。曲徑通幽。 懂得,徹底明了:通曉。通徹。通今博古。通情達理。 傳達:通令。通訊。通報。通告。通知。通緝。
- 識微的解釋 《易·繫辭下》:“君子知微知彰,知柔知剛,萬物之望。”後以“識微”指看到事物的苗頭而能察知它的本質和發展趨向。 漢 劉向 《說苑·雜言》:“故 箕子 棄國而佯狂, 範蠡 去 越 而易名, 智過 去君
專業解析
“通元識微”是一個漢語成語,字面可拆解為“通曉玄理,辨識精微”,形容人具有深邃的洞察力和卓越的認知能力,能夠理解事物的本質規律與細微變化。該詞源自古代哲學思想,強調對“道”的領悟與細節的把握相結合,例如《莊子·秋水》中“知毫末之為丘山”的辯證思維即體現了這一理念。
從語義結構分析:
- 通元:“通”指貫通、透徹,“元”指根本、本源,合指對事物核心規律的透徹理解。
- 識微:“識”為辨識、洞察,“微”為細微、精妙,合指對細節變化的敏銳覺察。
在經典文獻中,該詞常用于形容學者或智者,如《漢書·藝文志》提及“窮神知化”的治學境界,與“通元識微”内涵相通。現代語境中,該詞可引申為對複雜系統的全局把控與精細分析能力,適用于學術研究、技術創新等領域。例如《中國哲學辭典》指出,這一概念融合了儒家“格物緻知”與道家“觀妙”的思想傳統。
網絡擴展解釋
“通元識微”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為tōng yuán shí wēi,其核心含義是通曉玄奧微妙的道理。以下為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 該成語形容對深奧、精微的哲理或事物本質有深刻理解,強調洞察力與智慧的結合。
2.出處與背景
- 出自明代張居正的《禮樂記》:“孔子睹廟器而知持盈之理,聆琴音而思文王之德,倘有通元識微之士,能于器數之間,仰溯聖人之蘊者,則有司存焉。”
此處通過孔子的例子,說明通過觀察器物、音律等表象,可領悟深層哲理,體現“通元識微”的思維境界。
3.語法與用法
- 結構:聯合式成語,由“通元”和“識微”兩部分組成,前者指通達根本,後者指辨識細微。
- 用法:多作謂語或定語,用于書面語,常見于學術或哲理性語境。
- 感情色彩:中性詞,無褒貶傾向。
4.示例與延伸
- 例句(改編自文獻):“若通元識微之人,必能于尋常事物中窺見天地之道。”
- 近義概念:知微見著、明察秋毫(注:部分網頁提及“隨波逐流”為近義詞,但此說法存疑,需結合語境判斷)。
5.現代意義
- 該成語鼓勵人們培養對事物本質的洞察力,適用于學術研究、哲學思辨等領域,強調從表象深入本質的思維方式。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或例句,可參考張居正《禮樂記》原文或權威漢語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捱抵巴巴頭裁慎齒如含貝崇峭麤弱麤書鳄溪發藴肥馬輕裘枌栱伏旱個輩鼓暢骨子裡涵潤寒細花堆錦簇環桃諱窮胡蘿蔔價例徼靈觐會巨魁俊補克嗣良裘空前絶後礦層立欽欽龍蟄蠖屈免試内奄炮長披離辟仗箭戕禍慶躍秋河起痿齊言裙刀尚書郎山脊石凍春失效授命衰秏樹倒猢孫散梭緝所拟逃爵填阏踢團圞通課司彎弓烏桕象六香灺小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