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元识微的意思、通元识微的详细解释
通元识微的解释
通晓玄奥微妙的道理。 明 张居正 《礼乐记》:“昔者, 孔子 睹庙器而知持盈之理,聆琴音而思 文王 之德,倘有通元识微之士,能於器数之间,仰遡圣人之藴者,则有司存焉。”
词语分解
- 通的解释 通 ō 设有阻碍,可以穿过,能够达到:通风。通天。通气。通宵。通行。通过。通衢。贯通。四通八达。曲径通幽。 懂得,彻底明了:通晓。通彻。通今博古。通情达理。 传达:通令。通讯。通报。通告。通知。通缉。
- 识微的解释 《易·繫辞下》:“君子知微知彰,知柔知刚,万物之望。”后以“识微”指看到事物的苗头而能察知它的本质和发展趋向。 汉 刘向 《说苑·杂言》:“故 箕子 弃国而佯狂, 范蠡 去 越 而易名, 智过 去君
专业解析
“通元识微”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可拆解为“通晓玄理,辨识精微”,形容人具有深邃的洞察力和卓越的认知能力,能够理解事物的本质规律与细微变化。该词源自古代哲学思想,强调对“道”的领悟与细节的把握相结合,例如《庄子·秋水》中“知毫末之为丘山”的辩证思维即体现了这一理念。
从语义结构分析:
- 通元:“通”指贯通、透彻,“元”指根本、本源,合指对事物核心规律的透彻理解。
- 识微:“识”为辨识、洞察,“微”为细微、精妙,合指对细节变化的敏锐觉察。
在经典文献中,该词常用于形容学者或智者,如《汉书·艺文志》提及“穷神知化”的治学境界,与“通元识微”内涵相通。现代语境中,该词可引申为对复杂系统的全局把控与精细分析能力,适用于学术研究、技术创新等领域。例如《中国哲学辞典》指出,这一概念融合了儒家“格物致知”与道家“观妙”的思想传统。
网络扩展解释
“通元识微”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为tōng yuán shí wēi,其核心含义是通晓玄奥微妙的道理。以下为详细解释:
1.基本释义
- 该成语形容对深奥、精微的哲理或事物本质有深刻理解,强调洞察力与智慧的结合。
2.出处与背景
- 出自明代张居正的《礼乐记》:“孔子睹庙器而知持盈之理,聆琴音而思文王之德,倘有通元识微之士,能于器数之间,仰溯圣人之蕴者,则有司存焉。”
此处通过孔子的例子,说明通过观察器物、音律等表象,可领悟深层哲理,体现“通元识微”的思维境界。
3.语法与用法
- 结构:联合式成语,由“通元”和“识微”两部分组成,前者指通达根本,后者指辨识细微。
- 用法:多作谓语或定语,用于书面语,常见于学术或哲理性语境。
- 感情色彩:中性词,无褒贬倾向。
4.示例与延伸
- 例句(改编自文献):“若通元识微之人,必能于寻常事物中窥见天地之道。”
- 近义概念:知微见著、明察秋毫(注:部分网页提及“随波逐流”为近义词,但此说法存疑,需结合语境判断)。
5.现代意义
- 该成语鼓励人们培养对事物本质的洞察力,适用于学术研究、哲学思辨等领域,强调从表象深入本质的思维方式。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或例句,可参考张居正《礼乐记》原文或权威汉语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鹌鹑馉饳儿徧谢不知量産翁次品村部得样儿凋荒调转断产独异于人二贾扶树高奇光洁度衮龙袍旱船憾恚豪肆烘云讬月俭德绛灌金簴金塘山瘠弃聚蓄考篮兰阇良有以也龙台观明人不做暗事明犀敏洽漠北睦谊母仪纳谏如流七贵五侯青辉青帐期中考试癯辱撒丁岛上列社鼓身单力薄声呐式假顺济王舒辟送电素骖铁爬佗故往返往略王冕武达下不为例县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