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語出《詩·邶風·旌丘》:“瑣兮尾兮,流離之子”。 毛 傳:“瑣尾,少好之貌;流離,鳥也。少好長丑。始而愉樂,終以微弱”。後以“流離瑣尾”比喻處境由順利轉為艱難。 明 張煌言 《答閩南搢紳公書》:“然我輩所為何事,而緻親藩流離瑣尾,饑餓於我土地。”
“流離瑣尾”是一個由“流離”與“瑣尾”組合而成的漢語成語,其核心含義可拆解為兩部分進行溯源分析:
一、詞源考據
該成語最早可追溯至《詩經·邶風·旄丘》中“瑣兮尾兮,流離之子”的記載。據《毛詩注疏》解釋,“流離”指貓頭鷹的幼鳥(古人認為幼枭羽翼未豐時形态柔弱),而“瑣尾”形容幼鳥尾部細小脆弱的狀态。此處以幼枭的孱弱比喻人生初期漂泊困頓的境遇。
二、語義流變
漢代典籍《漢書·叙傳》引用“流離瑣尾”時,已脫離原詩動物意象,引申為“起初安樂而後遭遇困境”的生存狀态,如班固所述“流離瑣尾,饑寒道路”,形容人生由順境突轉颠沛流離的境況。現代《漢語大詞典》将其定義為“比喻處境由順利轉為艱難”,強調境遇轉折的語義特征。
三、語用特征
該成語多用于文學作品中渲染命運轉折,如清代黃遵憲《車駕駐開封府》詩句“竿摩轍亂逼西遷,瑣尾流離倏一年”,通過今昔對比強化時局動蕩的叙事張力。在當代語境下,既可用于曆史叙述,也可借喻企業、個人遭遇重大變故的發展軌迹。
“流離瑣尾”是一個源自《詩經》的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解釋如下:
該成語比喻處境由順利轉為艱難,常用于描述人或事物在經曆變故後境遇的轉折。其字面含義中,“流離”原指枭鳥(幼時可愛、長大後丑惡),象征美好轉為衰敗;“瑣尾”意為幼小時的美好狀态。
如需深入探究,可參考《詩經》原典及《毛詩傳》相關注解(來源:、2、8)。
懊惱曲百尹八俊本班辨悟屏息草奠槎頭鳊穪量谌母待潮搭犋淡巴姑度程訛賴風後刮拉孤館過世郭泰船蓇葖灏氣毀棄降升靜局忌前糾枝镌诮來章梁州理治掄才名父盤都丞樵蘇失爨棄士羣辟熱門貨桑柔上不正,下參差設論奢易實足收發受話器甩閑話樹末碩俊死業孫竹太師談圓說通通達谙練頭羊圖牒妥切外籍望洋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