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橐中裝的意思、橐中裝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橐中裝的解釋

囊中所裝裹之物。指珠寶財物。《漢書·陸賈傳》:“賜 賈 橐中裝,直千金。” 顔師古 注:“ 張晏 曰:‘珠玉之寳也。’……言其寳物質輕而價重,可入囊橐以齎行,故曰橐中裝也。” 章炳麟 《代議然否論》:“況值風教陵替之時,朝貴既惟金錢是務,唯氓庶亦應之於下,謀選舉者或以方術運動,終不如橐中裝足以燿人。”亦省作“ 橐裝 ”。《舊五代史·周書·裴羽傳》:“正使 陸崇 卒于道, 羽 載其喪還,歸其橐裝,時人義之。” 清 唐孫華 《駱駝》詩:“曾向流沙識水津,槖裝未厭壓千鈞。”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橐中裝”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綜合解釋:

  1. 基本釋義

    • 發音:tuó zhōng zhuāng()。
    • 字面含義:指囊(橐)中所裝之物,原指便于攜帶的珠寶財物,因古代“橐”為行軍或旅行用的大口袋,常用來裝貴重物品。例如《漢書·陸賈傳》記載:“賜賈橐中裝,直千金”,顔師古注解釋為“珠玉之寶”。
  2. 引申含義
    部分現代解釋(如)提到該詞可比喻“隱藏的秘密或不可告人之事”,但此用法在古籍中未見直接例證,可能是基于“橐”作為容器的特性衍生的現代引申義,需結合語境判斷。

  3. 曆史用例

    • 除《漢書》外,清代章炳麟《代議然否論》中亦用“橐中裝”代指財物,強調其輕便高價的特點。
    • 相關文獻中常以“橐裝”作為簡稱,如《舊五代史》描述裴羽歸還他人財物時稱“歸其橐裝”。
  4. 注意區分
    “裝”在古漢語中多指行囊或包裹(如引《說文解字》:“裝,裹也”),與“橐”組合後特指其中所藏財物,而非現代“裝飾”等含義。

總結來看,“橐中裝”主要用于描述古代便攜的貴重財物,需結合文獻語境理解。若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書》及《說文解字》等原典(來源:、5、6、8)。

網絡擴展解釋二

橐中裝

《橐中裝》是一個漢字詞組,由“橐”、“中”和“裝”組成。其中,“橐”是一個多音字,讀作“tuo2”或“zhuo2”,意為“用來裝載行李的器具”;“中”讀作“zhong1”,意為“内部位置”;“裝”讀作“zhuang1”,意為“放入或裝載東西”。 綜合起來,詞組“橐中裝”表示“裝滿的行李橐,指負有某種職責或使命的人或物。”

下面是《橐中裝》三個字的部首和筆畫:

《橐中裝》這個詞的來源尚不明确,但在《莊子·德充符》等古代文獻中已經有使用。它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背負重要使命或責任,或者去履行某項任務或職責。

在繁體中文中,詞組《橐中裝》的寫法與簡體中文類似,隻是字形稍有差異。

古時候漢字寫法中,《橐中裝》的字形與現代稍有不同,但整體上仍可辨認。這是由于漢字在演變過程中經曆了形狀和結構的改變。

以下是《橐中裝》的一些例句:

  1. 他背負着重要的使命,是我們的《橐中裝》。
  2. 這本書是他行走天下所用的《橐中裝》。
  3. 我們要為國家的繁榮做出自己的《橐中裝》。

與《橐中裝》相關的組詞包括:橐罵(tuo2 ma4)、橐毂(tuo2 gu1)、橐駝(tuo2 tuo2)等。

與《橐中裝》近義詞有:身負重任、背負使命、使命在身。

《橐中裝》的反義詞可以是:無所承擔、輕裝上陣、無擔任。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