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僮幹的意思、僮幹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僮幹的解釋

原指奴仆和卑官。 南北朝 時多泛指服雜役的低級胥吏。《宋書·張暢傳》:“若諸佐不可遣,亦可使僮幹來。”參閱《通典·職官十七》、 彭神保 《僮幹釋疑》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僮幹”是南北朝時期的特定稱謂,其含義和演變可歸納如下:

  1. 基本詞義
    拼音為tóng gàn(注音:ㄊㄨㄥˊ ㄍㄢˋ),原指奴仆與低級官吏,後演變為服雜役的底層胥吏。該詞結合了“僮”(未成年的仆役)和“幹”(辦事人員)的複合含義。

  2. 曆史語境與用法
    主要用于南北朝時期,常見于官方文書或史籍。例如《宋書·張暢傳》記載:“若諸佐不可遣,亦可使僮幹來”,表明僮幹是可供差遣的底層人員,可能承擔傳遞文書、處理雜務等職責。

  3. 延伸考據
    學者彭神保在《僮幹釋疑》中對其身份進行過辨析,認為這類人員介于“吏”與“役”之間,屬于官府中未入流的小吏。此外,《通典·職官十七》也提及相關職級劃分。

  4. 注意點

    • 現代語境中,“僮”已簡化為“童”,而“僮幹”作為曆史詞彙僅存于文獻。
    • 壯族舊稱“僮族”中的“僮”與此處含義無關。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宋書》《通典》等原始文獻,或參考彭神保的研究著作。

網絡擴展解釋二

僮幹的意思

《僮幹》是一個漢字詞語,其意思是指男子仆人或傭人的意思。在古代社會中,僮幹通常指的是年輕男子為主人服務的人員。

拆分部首和筆畫

《僮幹》這個字可以分解為兩個部首,分别是「亻」(人)和「幹」(幹活、奔走)。

它的總筆畫數為12畫。

來源與繁體

「僮幹」這個詞源自中國古代文獻中,最早出現在《佛祖曆代通寶補編》一書中。所以這個詞是古代文人所創造的,用以形容為主人服務的男子。

在繁體字中,「僮幹」的寫法是「僮幹」。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方式有所不同。以下是「僮幹」這個詞在古時候的寫法:

繁體:僮幹

簡體則與現代漢字相同。

例句

1. 他是我們家的僮幹,負責打掃和照料客人。

2. 主人租了一位出色的僮幹來照看莊園的動物。

組詞

1.僮仆:指年輕男子侍奉主人的仆人。

2.僮奴:指受雇于别人的年輕男子,通常用來貶低他人的身份地位。

3.兒僮:指為主人服務的年輕男童或男不久之人。

近義詞與反義詞

近義詞:仆人、傭人、奴仆

反義詞:主人、雇主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