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動的意思、節動的詳細解釋
節動的解釋
謂如肢體骨節一般彼此配合行動。《尉缭子·攻權》:“夫将不心制,卒不節動,雖勝幸勝也,非攻權也。”
詞語分解
- 節的解釋 節 (節) é 竹子或草木莖分枝長葉的部分:竹節。節外生枝。 物體的分段或兩段之間連接的部分:關節。兩節車廂。 段落,事項:節節(一段一段地,逐步)。節目。 中國曆法把一年分為二十四段,每段開始的名稱
- 動的解釋 動 (動) ò 改變原來位置或脫離靜止狀态,與“靜”相對:變動。波動。浮動。振動(物體通過一個中心位置,不斷作往複運動。亦稱“振蕩”)。震動(.顫動或使顫動,如“門窗動動了一下”;.重大事情或消息使人
網絡擴展解釋
“節動”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主要源于古代文獻,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節動(jié dòng) 指“如同肢體骨節一般彼此配合行動”,強調各部分協調一緻、相互配合的運作方式。
二、出處與背景
該詞最早見于戰國時期兵書《尉缭子·攻權》:“夫将不心制,卒不節動,雖勝幸勝也,非攻權也。” 此句意為:若将領不能統一指揮,士兵無法協調行動,即便勝利也是僥幸,并非真正的戰術成功。
三、構成解析
- “節”:本義為竹節或關節,引申為關鍵部分或環節。
- “動”:指行動、運作。
合起來比喻像身體關節一樣緊密配合、有序行動的狀态。
四、應用場景
- 軍事領域:古代多用于描述軍隊的協調作戰,如《尉缭子》中的用法。
- 現代引申:可類比團隊協作、機械部件配合等場景,但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
五、相關說明
- 近義詞:協調、聯動。
- 權威性參考:該詞未被現代常用詞典收錄,主要見于古籍及專業文獻解析。
如需進一步了解《尉缭子》原文或軍事術語,可查閱、3、4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節動
拆分部首:⺹ 辶
拆分筆畫:14畫
來源:《說文解字》
繁體:節動
古時候漢字寫法:無
含義:節動指事物在特定條件下表現出的律動、變動或變化的狀态。
例句:她整個人充滿了浪漫的節動。
組詞:節拍、動感、節奏、動作、節律
近義詞:起伏、搖擺、變幻、波動、動态
反義詞:靜止、不動、固定、不變、穩定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