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宮中6*特制或仿照宮樣所制的絲帶。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入道》:“列仙曹,叩請烈皇下碧宵,捨 煤山 古樹,解卻宮縧。”《紅樓夢》第四九回:“﹝ 湘雲 ﹞腰裡緊緊束着一條蝴蝶結子長穗五色宮縧。”
宮縚:孔子 弟子 南宮括 ,又稱 南宮縚 ,省稱為“宮縚”。《孔子家語·弟子行》:“獨居思仁,公言仁義;其於《詩》也,則一日三覆‘白圭之玷’:是 宮縚 之行也。”參閱《史記·仲尼弟子列傳》。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宮縧漢語 快速查詢。
宮縧是古代服飾文化中的一種裝飾性物品,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綜合解析:
服飾配飾功能 指一種系于腰間的懸挂飾物,通常搭配漢服使用。其結構以絲繩為主體,兩端常綴有玉佩、金飾、骨雕或中國結等裝飾物,尾端垂有流蘇。這種設計兼具實用性與美觀性,既能固定衣物,又能通過搖曳的流蘇和精緻的墜飾體現身份地位。
宮廷工藝特征 特指宮廷特制或仿宮廷樣式的絲織腰帶,材質多為絲綢,工藝考究。清代孔尚任《桃花扇》中"解卻宮縧"、《紅樓夢》第四十九回對史湘雲"五色宮縧"的描寫,均體現了其在文學作品中的意象表達。
該詞最早可追溯至《孔子家語·弟子行》,文中将南宮括(字子容)的德行稱為"宮縚之行",後引申為高潔品格的象征。現代漢服複興運動中,宮縧作為傳統配飾重新被運用,成為區分古今服飾的重要文化符號。
宮縧是一個古漢字詞,由“宮”和“縧”兩個字組成。它通常用來描述古代宮廷中的結構和裝飾物。
關于拆分部首和筆畫,宮字的部首是宀,包含了三個筆畫;縧字的部首是纟,包含了六個筆畫。
宮縧來源于古代的宮廷文化,它指的是用來裝飾宮殿和宮廷的絲帶或彩帶。在古代,宮縧被用來裝飾懸挂在宮殿和宮廷的門戶和柱子上,增添了莊重和華麗的氛圍。
宮縧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宮縧」。
在古代,宮縧的漢字寫法稍有不同,它的古漢字寫法為「宮縧」。它們的寫法與現代漢字有些差異,但其基本形态和意思保持不變。
一些例句中使用了宮縧這個詞:
- 宮縧飄動,宮殿華麗而莊重。
- 他用手指弄弄宮縧,表達了對古代文化的喜愛。
- 這幅畫中繪有宮縧的細節,顯示了畫家對細節的追求。
一些和宮縧相關的組詞包括:
- 宮殿:指的是君主居住的宮廷建築物。
- 宮庭:指的是宮殿的院子或庭院。
- 縧色:指用縧子做成的裝飾品。
- 彩帶:類似于宮縧,用來裝飾和點綴衣物或物品的絲帶。
在近義詞方面,宮縧可以和以下詞彙互換使用:
- 纓縧
- 宮裝
- 官帶
反義詞方面,宮縧沒有明确的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