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花紋的絲羅衣料。 宋 王谠 《唐語林·補遺三》:“﹝ 杜牧 ﹞遂贈羅纈一篋為質。”
“羅缬”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結合“羅”和“缬”兩字的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該詞可見于宋代文獻。例如《唐語林·補遺三》記載:“﹝杜牧﹞遂贈羅缬一箧為質”,說明“羅缬”曾作為貴重禮品或抵押物使用。
“羅缬”屬于古漢語詞彙,現代漢語中極少使用,但研究古代紡織、文學或曆史時可能涉及。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唐語林》等古籍或紡織工藝相關研究。
羅缬(luó xié)是一個漢字詞語,由“羅”和“缬”兩個字組成。
“羅”字的部首是“罒”,拼音是“luó”,它由7畫組成;“缬”字的部首是“缶”,拼音是“xié”,它由11畫組成。
“羅”字原義是指捕鳥用的繩索網,後來引申為捕捉、緝拿的意思。而“缬”字原義是指皮帶,後來也引申為系、約束的含義。
在繁體字中,“羅”字通常寫作「羅」,而“缬”字則通常寫作「纈」。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在略有不同,例如,古代的“羅”字寫作「羅」,其中的“缬”部分寫作「⺮」,而不是現在的「罒」;古代的“缬”字寫作「缗」,其中的“缶”部分寫作「缶」,而不是現在的「缶」。
1. 這個羅缬能将兩個人捆綁在一起。
2. 小明使用一根纈子将書包系在背上。
組詞示例:羅網、缬帶、捕羅、缬納
近義詞示例:繩索、綁縛、系縛、約束
反義詞示例:解放、自由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