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nsaddle] 給 [馬等] 取下鞍子
解下馬鞍。謂下馬。 南朝 宋 顔延之 《秋胡》詩:“嚴駕越風寒,卸鞍犯霜露。” 宋 王禹偁 《酬種放徵君一百韻》:“卸鞍引羸蹄,解襪事芒屩。”
“卸鞍”是一個漢語詞彙,結合搜索結果中的多個權威釋義,其含義和用法可歸納如下:
字面含義
指解下馬鞍,即從馬背上取下鞍具,通常用于表示下馬的動作。這一行為常見于古代行軍、勞作後休息的場景(,)。
引申意義
通過“卸鞍”的動作,可隱喻暫時停止奔波或勞作,例如“馬不卸鞍”形容連續趕路未停歇的狀态(,)。
“卸”的構成
從“卩”(人形)、“止”(停止)、“午”(馬)組成,本義為停車解馬,後擴展為“解除、解下”的動作(,)。
“鞍”的指代
指馬背上承載重量的坐具,是古代騎馬、運輸的必備工具()。
文學用例
現代語境
多用于書面語或曆史類文本,如“人不歇腳、馬不卸鞍”形容持續奔波()。
“卸鞍”既是一個具體的動作描述,也承載着古代勞動與軍事文化的意象。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詞源細節,可參考《漢語詞典》或書法字典等來源(,)。
卸鞍是一個成語,表示從馬上下來,也指解除工作的疲勞,放松身心。
卸鞍的拆分部首為卩和革,總共需要11個筆畫。
卸鞍最初出自《孟子·公孫丑上》這篇文章,具體内容是“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矣。已而為知者,殆而已矣。為善無近名,為惡無近刑。緣督以為經,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養親,可以盡年。庶幾無愆焉如是,則可以長樂。”其中“以有涯隨無涯,殆矣”的意思是說如果人生隻有限制的話,就會局限了自己的視野和心胸,所以要以無限的心态去追求知識和智慧。卸鞍則象征着放下繁忙的工作,給自己放松的時間。
卸鞍的繁體字是「卸鞍」,沒有任何變化。
卸鞍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是「卸鞍」,字形沒有太大變化。
1. 下班後,我總是喜歡去公園散步,卸鞍放松一下。
2. 旅途勞頓,我們找了一家溫泉酒店,希望能夠在溫泉裡卸鞍。
卸鞍裝馬、卸鞍休鑒、卸鞍深情、卸鞍休士、卸鞍解骖。
解鞍。
揚鞍。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