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桃李開花的月份。泛指春天。 唐 李白 《宮中行樂詞》之五:“ 昭陽 桃李月,羅綺自相親。” 唐 薛稷 《餞唐永昌》詩:“更思明年桃李月,花紅柳緑宴浮橋。” 金 元好問 《浪淘沙》詞:“可惜 河陽 桃李月,彈指春空。”
“桃李月”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總結如下:
指桃樹和李樹開花的月份,通常用來泛指春天。這一表達通過桃李盛開的意象,生動描繪了春季的生機盎然。
該詞常見于古詩文中,例如:
部分資料(如)提到“桃李月”象征“學生成就”,但此說法缺乏廣泛文獻支持,可能為現代引申義或誤讀,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適合在描寫自然景色、季節更替的文學創作中使用,或用于詩詞賞析中對春景的隱喻表達。
桃李月是一個成語,意為學生或者學者之間的交流、學習和讨論。它也用來形容師生之間的親密關系,師者為桃,徒者為李,桃李相互依賴,共同成長。
桃李月的拆分部首是木和月,木表示事物,月表示時間。表明在某一個時期内,學生與老師之間的思想交流和學術探讨。
桃李月來源于《詩經·鄭風·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華。”意思是桃樹開花的樣子非常美麗而繁盛,有如明亮的月光照耀一樣。這個成語本意是形容桃樹開花的美麗景象,後來引申為學生和老師之間深厚的情感和學術交流。
桃李月在繁體字中的寫法和簡體字相同。
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在有所不同。桃的古代寫法為“匋”,李的古代寫法為“木”,月的古代寫法為“丷”,組合起來就是“匋木丷”。
例如,我們可以用它來造句:“師生之間的桃李月,互相啟迪,共同進步。”
桃李月的近義詞有:“師友同學”、“知己知友”等,意思相似。反義詞沒有明顯的對應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