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方言。謂跟在他人後面沾便宜。多用于男女私情。 元 鄭廷玉 《後庭花》第一折:“若有那拿粗挾細踏狗尾的但風聞,這東西一半兒停将一半兒分。”
“踏狗尾”是一個漢語成語/方言詞彙,其含義因語境不同存在兩種解釋:
字面指踩到狗的尾巴,由于狗常依附于主人,引申為無意中冒犯有權勢的人。例如在職場或社交場合不慎觸怒上級或權威人物,導緻後續麻煩。
多用于男女私情或占便宜場景,指尾隨他人并趁機謀取不正當利益。如元代鄭廷玉《後庭花》描述有人通過“踏狗尾”敲詐或介入他人關系。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後庭花》原文或方言辭典中的釋義。
“踏狗尾”是一個民間俚語,常用于形容一個人或事物讓人感到憤怒、氣憤或不滿的狀态。它起源于中國的習語,是用來表示由于受到了某人或某事的侮辱或羞辱而引發的負面情緒。
“踏狗尾”的拆分部首是“足”和“犬”,其中“足”表示與腳有關的含義,“犬”表示狗的含義。整個詞共有12畫。
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傳統的中國文化中,狗是一種與人類共生的動物,傳統上被視為貧窮、下賤、不幸的象征。人們有時會用狗身上的尾巴來比喻某人的尊嚴,因此,“踏狗尾”可以理解為踩踏或傷害到某人的尊嚴。
繁體中文中,“踏狗尾”可以寫作“踏狗尾”。
在古代漢字中,“踏狗尾”是用傳統的漢字書寫方式來表示的,沒有現代簡化字的簡化形式。而且由于不同的曆史時期和不同的書法風格,其字形會存在一定的變化。
1. 他對我的無理批評讓我感到踏狗尾。
2. 她的傲慢态度讓我感到踏狗尾。
踏背、踏實、踏入、踏步、踏過
傷自尊、冒犯、侮辱、惱火、激怒
感激、寬慰、滿足、高興、舒服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