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邏輯學術語“演繹”的舊譯名。 嚴複 《<天演論>自序》:“及觀西人名學,則見其于格物緻知之事,有内籀之術焉,有外籀之術焉。” 魯迅 《墳·科學史教篇》:“顧 培庚 之時,學風至異,得一二瑣末之事實,輒視為大6*法之前因, 培庚 思矯其俗,勢自不得不斥前古懸拟誇大之風,而一偏于内籀,則其不崇外籀之事,固非得已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外籀漢語 快速查詢。
“外籀”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下有特定解釋,以下是綜合整理後的詳細說明:
“外籀”是邏輯學術語“演繹”的舊譯名,指通過一般性原理推導出具體結論的推理方法。該詞由嚴複在翻譯西方邏輯學著作時引入,與“内籀”(歸納法)形成對比。
術語 | 對應現代譯名 | 定義 |
---|---|---|
外籀 | 演繹 | 從一般到特殊的推理 |
内籀 | 歸納 | 從特殊到一般的推理 |
“籀”字本身與古代文字相關(如籀文),但“外籀”一詞已脫離文字學範疇,主要用于邏輯學領域。該譯名現已較少使用,現代多直接使用“演繹”一詞。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查看來源網頁中的詳細例句與曆史文獻引用。
外籀是一個古代漢字,拆分部首為“人”和“竹”,共有10個筆畫。這個詞常用于描述人從事各種務農勞動,尤其是與種植莊稼、糧食有關的活動。
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漢字演變過程中的變體字。在繁體字中,外籀的寫法為「外箒」,外字的形狀與現代簡體字相似,主要由“人”和“口”組成,表示外面的意思。而籀字則用了更早期的寫法,是由“竹”和兩筆組成,表示了從事農耕勞動的意思。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外字的書寫方式與現代相似,但籀字的寫法則較為獨特。在甲骨文時期,籀字的寫法是由“竹”字旁加上兩筆表示,形狀稍微相似一個小竹籠。而在後來的漢字演變過程中,這種寫法變成了兩橫一豎的寫法。
一些例句中可以看到外籀這個詞的用法。例如:“他整天在地裡忙碌,外籀之勞使他身心俱疲。”這句話表示他在田間勞作的辛苦。
其他與外籀相關的詞語包括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等。組詞有“田外籀”(指農田外面的輔助性工作)和“利籀”(指利用種植農作物來獲取利潤)等。近義詞有“田地”和“農田”,都表示與外籀相關的農作物種植的地方。反義詞的例子包括“城市”和“工廠”,表示與外籀相反的城市生活和工業化勞動。
【别人正在浏覽】